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9-01 > 谈往 History

公益慈善事业40年

任 超 董思嘉

时间:2019-01-24   来源:2019年1期

  慈善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为人民谋福利、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首都北京在公益慈善事业上的成绩也令人瞩目。

  从逐步建立到不断完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包揽了全体社会成员最大限度的就业、基本福利、全国的灾害救助等,使得国家力量全面取代公益慈善组织。这种现象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打破。改革开放后,首都北京的慈善公益事业经历了初步恢复期、逐步发展期、深化创新期三个阶段,慈善公益事业呈现出覆盖全面、参与广泛、形式多元的特点。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1978年4月1日,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外交部《关于恢复红十字会国内工作的报告》。此后,红十字会总会和地方红十字会开始复苏,陆续恢复了原有的组织机构和业务活动。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渐次展开,转变政府职能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允许成立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慈善事业逐渐得到恢复。1981年7月,中国首个现代意义的公益慈善团体——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这也意味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走上现代化之路,表明公益慈善步入一个崭新时代。1982年,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宋庆龄基金会成立,邓小平任第一届名誉主席。宋庆龄基金会旨在继承和发扬宋庆龄关心和从事的儿童文教福利事业,培养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增进国际友好和世界和平。

  国家级基金会为北京市慈善基金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1985年北京成立了北京围棋基金会、北京市教育基金会、北京市华侨事业基金会。这些基金会主要以教育发展和对外交流为主要目标。随后北京又相继成立了如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等涉及教育、妇女、儿童、文化等方面的多家基金会。1988年民政部出台了《基金会管理办法》,1989年国务院公布《社会团体登记条例》,这两个法规的出台从政策法规的高度认可了慈善事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鼓舞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慈善事业的信心。北京市的慈善团体和基金会也稳步规范和完善。

  1994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慈善正名”的社论。1994年4月全国性的综合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标志着慈善事业全面发展。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随后,党和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力度大大增加。2004年10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以之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向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2005年11月,民政部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召开了首届中华慈善大会,设“中华慈善奖”,表彰在赈灾、扶老助残、助学助医以及支持文化艺术、环境保护等公益慈善领域做出贡献的个人、机构和项目。此外,还公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该纲要提出了未来5年发展慈善事业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提出了发展慈善事业的基本政策和措施,并将慈善立法纳入立法规划。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开,大会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金、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为补充”。

  北京市的慈善发展走在了全国慈善发展的前列。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印发了《关于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加快首都慈善事业的发展的相关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了首都慈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2007年12月26日,全国首家省级慈善公益组织行业联合会——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在京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区域管理、协调、服务慈善公益组织的平台。它的诞生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一项伟大创举,标志着首都慈善公益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8年这一年被许多媒体称之为“中国的慈善元年”。南方冰雪灾害、泣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接踵而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广大群众纷纷加入到慈善公益的队伍中,特别是首都群众对慈善事业的热情空前提高,慈善事业的参与度不断增强。同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志愿服务也成为首都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与此同时,公益慈善事业的管理也不断加强。2008年,民政部颁布了《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努力增强救灾募捐的透明度。2011年,民政部颁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2014年1月1日,北京市民政局实施《北京市促进慈善事业若干规定》,对北京市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非营利性组织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支持发展慈善事业”“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企业责任、全民参与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2015年11月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贯彻十八大精神,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我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慈善北京”建设的意见》,意见旨在推动首都的企业通过公益慈善事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

  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慈善法》, 2016年9月1日起《慈善法》正式施行。慈善法是我国慈善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明确了慈善活动的范围与定义,规范了慈善组织的资格与行为,回应了社会普遍关注的慈善募捐和慈善捐赠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慈善信托制度,提出了政府促进慈善事业的措施,确立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2016年5月4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通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慈善法》的相关规定。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大力弘扬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宣传慈善典型,2017年9月1日,在市区两级民政部门指导支持下,由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和北京公益服务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慈善北京”慈善图片巡展暨“爱的瞬间”优秀慈善摄影作品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启动,与此同时,“2017慈善北京宣传周”也由此拉开帷幕。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技和数据的支撑,公益组织也提高了效能。互联网在善款支付、慈善观念传播这两方面的突出进步,快速推动了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基于众多科学技术和大数据运算的互联网整合性平台的出现,为公益行业的互联网化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北京作为科技产业发达的城市也不甘人后,在慈善公益方面运用互联网创新方式,在慈善捐助和公益服务等方面多有创新运用。

  从扶贫助弱到多领域公益

  北京现有公益慈善事业的内容涉及助医、助老、助残、助学、助困、救灾、法律援助、绿化环保、志愿服务、关注艾滋病、关怀外来务工人员、关心服刑人员、帮扶农民工子弟、文化遗产的保护、关注西部贫困地区、慈善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帮扶罕见病患者、开展心理咨询帮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助、帮扶贫困家庭妇女就业、普及科普知识等20多个慈善公益领域,形式从单纯的募集善款到现在的义诊、义赛、义演、义拍、义展、论坛、讲座、志愿服务、针对救助者个性化的帮扶、对西部地区的支教、慈善公益类的专业培训、企业个人冠名等10多种形式。

  北京已有的公益慈善事业团体按照参与主体大致可分为九类:一是从事慈善事业的社会团体。如北京市慈善协会、北京受灾者救助协会、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国际志愿人员协会、北京红丝带之家等。二是国际性的人道主义组织。如北京市红十字会。三是基金会组织,按募捐性质分为公募基金会和私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多以政府为背景,如北京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北京市温暖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私募基金会多以企业资助或通过单位及个人会员募集等形式运作。如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北京桂鑫慈善基金会等。四是参与慈善活动的事业单位及群团组织。如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北京市接收救灾捐赠事务管理中心、北京光彩事业办公室、北京市残疾人事业募捐工作管理中心。此外,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团体及佛教协会等宗教团体也通过组织实施一些具体的慈善工程,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五是社区性慈善组织。主要是在社区居委会成立的服务性机构,如社区服务中心等,这些机构在从事社区服务的同时,也开展一些慈善活动,目前有的经登记为社团法人,有的没有登记,大多在街道办事处备案。六是单位内设附属性慈善组织。尽管多数企业对慈善事业的支持主要通过捐献来体现,但也有少数企业通过设立附属性慈善或公益组织来直接融入慈善事业体系并发挥作用。如首钢、京煤集团、建工集团等企业设置的公益基金。七是志愿者活动。如团市委主管的青年志愿者、民政系统主管的社区志愿者(即义工),工会、妇联系统也分别有志愿者组织。此外,一些企业也成立了自己的志愿者队伍。八是在本市社团登记注册的民非组织。如北京市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北京民力健康传播中心等。九是部分在本市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以“经营者”身份从事慈善事业的草根组织。如北京惠泽仁咨询服务中心等。

  据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秘书处对北京市2008年至2010年慈善类组织情况统计:北京市慈善类社会组织共募集款物合计24.89亿元(不含政府接受款)。其中2008年16.33亿元,2009年3.63亿元,2010年4.93亿元。救助残疾人士16670人,建立希望小学133所,援建希望阅览室100余个,资助困难学生、乡村教师约461486人,助医项目使324018人次受益,免费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做心脏病手术2322名,助老项目使81913人受益,种植树木327921棵,造林及管护1450亩,救助困难群体5348721人次,为全市郊区县、乡镇调解法律纠纷25376件,为全市来京务工农民、企业困难职工、下岗职工挽回经济损失45720123.67元,受益人数达264174人次。另外,在救灾、文化传播、公益论坛、心理干预等项目上有3283783人受益。

  据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北京全市共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1574个。全市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数9.12亿元,其中民政部门直接接收社会各界捐款1.23亿元,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会员单位接受捐赠款为7.89亿元。接收捐赠衣被110.8万件,其中首都公益联合会会员单位接受捐赠衣被20.4万件。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会员单位接受捐赠其他物资价值约为1.52亿元。全年有617.97万人(次)困难群众受益。截至2018年11月22日北京市民政局登记管理基金会714 个、民办非企业7212个。

  由此可见,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首都北京的慈善公益事业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实际帮助也显而易见。

  从传统理念到互联网思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慈善组织的运作逻辑和组织结构。互联网提供了人人参与慈善的网络平台,推动慈善参与主体走向大众化,首都公益慈善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如果说机构和企业搭台、普罗大众“看戏”属于公益的1.0时代,大众通过机构中介参与属于公益的2.0时代,那么,如今机构、企业合作搭建平台,引领并带动大众力量参与,就属于公益的3.0时代。网络公益主动吸纳人工智能、大数据、VR等前沿科技。现代公益项目从设计、实施、到管理,处处凸显科技应用的重要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信息化手段被广泛使用。随着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筹资、资助、调研、评估等过程,都将由于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应用而大大提高效率、提升效果。

  业内融合与跨界融合相结合,共同促进网络公益生态开放。中国互联网公益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其坚持开放的理念,形成最大程度便利接入捐赠者、受助方和公益组织的网络公益平台。大型公募机构和新型NPO(非营利组织)融合,为整个行业生态的繁荣做出了基础性贡献。未来互联网公益的发展将仍然高度依赖于行业的开放性,通过开放的氛围形成良性的公益生态循环,从而促成彼此融合和跨界合作。北京作为科技信息发展的前沿城市,在互联网+慈善方面也不断做出了新的贡献。

  四十年来慈善事业的发展实际上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意识逐步增强,社会参与愈发广泛的过程。慈善事业正向着规范化、法制化和大众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前进。

作者任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董思嘉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基金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 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