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8-12 > 视点 Focus

美丽乡村需“建设与运营”并重

时间:2018-12-14   来源:2018年12期

  2018年,市政协围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了协商议政。为了把准美丽乡村建设的脉,市政协经济委员会联合8个民主党派市委、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代表联合组成调研组,与10个远郊区协同调研,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深入走访了11个村落,最终形成关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建议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内生动力,让产业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造血工程”。

  为了能够使调研更充分,市政协先是通过351份调查问卷对人居环境改善的诉求进行了摸底,还实地走访了昌平、怀柔和通州的6个镇11个村,据统计,参与各项调研考察活动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市政协委员多达450多人次。

  在调研期间,政协委员们围绕村庄规划编制、村庄绿化美化、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乡风文明与乡村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共8个重点内容进行了充分协商,并将意见建议报送市委市政府,为北京市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决策参考。

  在调研报告中,市政协共提出6大类18条具体意见建议,除了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垃圾分类水平、加强建筑垃圾治理、提高污水治理水平等外,科学编制规划、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内生动力方面的意见建议占据了更大篇幅。

  在规划方面,委员们建议要因村制宜,防止美丽乡村规划标准“一刀切”,避免乡村发展规划成为流水线上的“千村一面”复制品。委员们认为,一个成功的美丽乡村涵盖规划设计、落地建设、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如果规划与后期建设、运营脱节,就会造成规划编制闭门造车。要坚持建设和运营并重,提前做好运营管理的谋划和安排,鼓励规划设计运营一体化,建立以落地为导向的纵向建设与管理机制,共同构筑乡村建设的一张规划蓝图和一条行动路线。

  在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内生动力方面,委员们建议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造血工程,鼓励和引导郊区农村根据资源禀赋和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和农业传统体验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型,以产业之美助力乡村之美。

  委员们还建议,积极发展农村共享经济,除了推动电商交易平台向农村、农民延伸覆盖外,应特别注重区域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探索“共享农庄”建设,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共享农庄”标准体系,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共享农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