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8-11 > 聚焦 Spotlight

加强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统筹协调

无党派人士

时间:2018-11-19   来源:2018年11期

  2018年7月,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直面民生焦点难点问题,勇于担当的精神。把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落到实处,是有关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务必要答好的一份考卷。

  一是抓紧加密区域轨道交通线网,有计划地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区域承载力和项目建设规模不匹配,是回龙观、天通苑建设之初的一个重要问题。缺乏大容量轨道交通与基础设施的支撑,造成该区域的交通出行多年来一直依靠13号线及后建的5号线、8号线,高峰时段回龙观、霍营、龙泽三站的小时客流量均在1.2万人以上,形成了群众诟病的地铁车站壮观的排队现象。目前,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实有人口90万人左右,按照一半人上班,上班族中的一半人乘坐轨道交通计算的话,20多万人需要五条轨道交通线全力应对。因此,加强大容量轨道交通建设刻不容缓,应该尽快规划和付诸实施,提高轨道交通线路的密度。

  建设项目实施缺乏协调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与回龙观、天通苑住房建设应同步推进的基础设施工程,特别是与中心城区联接的道路工程,因各种原因停滞不前。类似情况在本市不在少数,比如西客站工程,主站房1996年建成使用,而配套的轨道交通9号线、7号线分别于2012和2014年底通车,使得西客站周边公交车排着长队接送旅客。因此,未来应予改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将规划付诸实施的时候,一定要增强整体性,既有完整的实施方案,也要切实执行好方案。今后对大型居住区的建设,应该将住房建设与居民生活需求、基础设施的完善统筹好,一期住房建设工程完成之时,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交通及市政设施、安全设施要同步完成,否则二期项目就不开工建设。只有做到这一点,居民住进新楼时才会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项目有97项之多,有关经验教训的汲取更应该落到计划执行上。发改和规划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统筹,合理安排各个项目的主次和顺序,切实做好具体执行的计划,并确保按计划落实到位。同时,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也应该及时补充纳入。只有周密计划和实施,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二是加强市区两级政府及各区间的协调力度,重点加强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的协调。回龙观、天通苑承接了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及文化保护区人口疏解安置的建设任务,这一区域向心交通和潮汐交通明显,早晚高峰期间京藏高速、北四环附近交通拥堵现象突出。在大容量公共交通未建设之时,道路交通的建设尤为重要。这些年围绕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跨区域主干道的建设出现过一些问题,比如林萃路钉子户和啤酒厂拆迁腾退问题、昌平与朝阳之间跨清河桥建设问题、回南北路建设问题等。反思这些问题,发生的区域大部分在昌平区与临近区的结合部。线性工程建设带来的拆迁问题由各区政府负责解决,工程建设费用中不包括拆迁费用。相对于区内建设,各区对跨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度要弱一些。因此,对于跨区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给予更多的关注。

  随着“三年行动计划”中各个项目的实施,一些具体的问题会不断涌现,建设期间的统筹协调尤为重要。市区两级应搭建协调议事平台,定期研究解决建设中的资金、手续、进度等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将项目一个接一个地推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疏通,将确定的目标落实。只有市区之间、部门之间、区与区之间的密切沟通协作,“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才能真正形成合力。

  三是加强政府部门系统管理的衔接,管理单位要提早谋划,提早介入。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设施的建设与使用上的管理面临着不少问题:托幼、文化、体育、养老用地均有转变用途的现象;市政设施、公交场站均存在手续不全的问题;市政管理单位对区域内管线情况底数不清,运营状态不了解;区域内道路三分之二由开发商代建的部分没有移交给管养部门;职能站所建设缺乏前瞻性。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部门介入较晚。因此,建议强化审批信息在部门间的共享,在建设项目可研批复或核准之时,就告知相关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使其能够提早介入。在建设方案研究过程中,就将设施使用和管理需求统筹纳入其中,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在交验时实现快速顺畅移交。

  管理部门介入的同时,就应提早谋划设施建成后的使用管理问题。比如,设施的分配与使用、完工交付后管理人员的到位、社区管理人员的到岗等等。对于这些,既要提早筹划,也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就针对是否符合后期的使用需求,给予相应的监管。做到这一点,需要管理部门转变工作观念和方式,将等靠要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服务,按照建设计划,提早对接和准备交付运营后的各种工作,包括储备师资、医疗及社区管理人才等。在建设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及时补救,将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连接在一起,不产生脱节现象,形成统一的工作体系。

  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落到“三年行动计划”执行上,要求各部门需要强化服务意识,把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定位在服务上,加强相互间的主动沟通,靠前一步想问题,实现“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相衔接、相配套,把市委市政府保民生、促发展的好政策落到实处,让生活在大型居住区的群众真正感受到幸福,深切感悟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关怀。

  (责任编辑 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