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8-10 > 视点 Focus

在十三届市政协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吉 林

时间:2018-10-17   来源:2018年10期

  这次常委会议,围绕“强化街道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地位,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进行专题协商,开得很有成效。会议准备阶段,相关专委会联合八个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老委员和市社科院专家,共同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城六区政协也分别成立了分调研组,市、区政协联动,围绕协商议题,在知情明政、深入调研上下了很大功夫,为会议的召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会上,王宁副市长作了专题辅导报告,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委员意见建议,街道工作一线的部分负责同志也参加了委员小组讨论,这样的安排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昨天的分组讨论和刚才10位同志的发言,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可以看出,大家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研究和思考。市政协有关部门要充分吸收大家的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的协商成果报送市委。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强调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构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体系。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街道作为城市最基层的行政单元,既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末端;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前端。可以说,街道处在城市治理的第一线,街道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北京作为一个超大城市,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城市治理特别是街道治理水平的要求非常高,社会各界的期望也非常高。当前,北京城市发展深刻转型,使提升街道治理水平这一任务显得更为迫切。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街道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地位,有利于理顺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职能下沉;有利于推进城市治理目标、方法、模式的现代化,切实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有利于满足社会各界对城市治理水平的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于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努力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精神,高度重视街道改革和治理工作,紧密结合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持续推进城市治理重心下移。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北京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关于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等文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街道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相关工作和探索也一直在推进,比如,进一步理顺街道工作职能,提高街道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开展街道统筹执法改革,城管执法队伍编制下沉到街道,增强街道执法力量和能力等等。特别是今年以来,在蔡奇书记的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市委深入推进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这是首都城市治理的“1号改革课题”,目的就是要解决基层治理的难题、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经过前期试点和由“点”向“面”延伸,目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各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街巷长制”“街道职责清单”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的实施,抓住了解决城市安全、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等领域突出问题的关键,在推动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方面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首都城市治理一定能取得根本性的改善和进步。

  市政协坚持聚焦中心工作履职尽责,一直非常关注首都城市治理工作,各界委员也不断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反映城市治理方面的问题和建议,积极助推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围绕这次常委会议的协商议题,大家边调研边学习、边协商边学习,政策把握能力、思想认识水平同步得到了提升。大家普遍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首都城市治理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街道治理历来是城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应着力形成到一线去解决问题的导向,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形成条块工作合力;应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应强化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应创新制度政策供给,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应充分调动和保护街道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支持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政协委员作为首都城市治理的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有责任、有义务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凝心聚力的工作。总的来看,在协商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善于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一方面能够勇于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方面能够提出中肯、管用的意见建议,一方面能够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性的认识,通过协商切实凝聚了共识、凝聚了力量,实现了凝聚共识与建言资政的“双向发力”。我认为,这就是协商的目的所在、要义所在、价值所在。

  “双向发力”是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全市政协系统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热潮。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我们认识到,新时代人民政协所处的历史方位,决定了政协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的任务更重,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的要求更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做好首都政协工作,必须双向发力:一方面把中共中央对政协工作的要求和北京市委的决策部署贯彻下去,另一方面把首都各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北京篇章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第一,实现“双向发力”,要着力增强学习实效。这次常委会议专门安排了学习环节,给大家印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方面的重要论述专题学习材料,其中也包括蔡奇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印发了中央和市委有关文件汇编,既坚持了之前好的做法,又有所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家普遍感觉到,通过更加有效的学习,议政建言的基础更加牢固了,方向更加明确了,底气更足了。

  重视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光荣传统。市政协对这项工作尤为重视,有非常好的经验和做法,蔡奇书记在多个场合肯定了市政协的学习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面对社会思想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形势,思想政治共识的要求更高了。各界委员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就要更加重视学习,更加积极参加政协开展的各项学习活动。政协各专委会、各综合部门都要把学习工作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各界委员深刻认识政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必须共同落实党对政协的领导和对政协工作的要求,在道路、方向、目标上形成统一意志和步调。要组织各界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认同”,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针对委员的一些“活思想”,针对委员的真实想法,充分利用委员资源,探索完善以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为方式的学习座谈会、报告会等,推动学习往深里去、往心里走,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第二,实现“双向发力”,要切实提高调研质量。在这次常委会议前期调研中,委员们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深入一线了解基层治理工作情况,广泛听取区属部门、街道、社区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有的同志还专门到自己生活、工作所在街道社区了解情况。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大家通过这次调研,一方面亲眼目睹了首都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巨大进步,亲耳聆听了基层群众对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亲自体察了广大基层干部的辛勤付出,受到了教育和感染,增进了理解和共识;另一方面摸清了实际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把握规律、找到根源,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打牢了基础。

  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决策机构,发挥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说得对关键在于开展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建议权、没有监督权。同时,政协的调查研究,也是委员深入实际、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是加强对委员的团结教育、增进委员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过程。要切实提高对调查研究工作的认识,改变调查研究单纯围绕建言资政进行的情况,要把调查研究的过程作为广大委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这也是衡量调研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创新调研的方式方法,围绕调研主题编印学习材料、组织学习活动、加强政策宣讲,推动委员广泛了解各方面情况,通过对政策效果、工作成绩和干部群众拼搏奋斗精神直接深入的体验,感悟新成就,领悟新思想,担当新使命,实现新作为。要克服调研活动浮于表面、深入实际不够等形式主义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更直接地了解群众意见建议,使调研更接地气。要克服重调查轻研究的现象,加强调查情况、调查资料的研究分析,既发现问题找到根源,又通过典型总结经验,确保调研取得实际效果。

  第三,实现“双向发力”,要深入实践协商民主。近年来,市政协充分发挥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在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市委领导和市政府支持下,建立政协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制度;比如,形成了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议政性常委会议、议政性主席会议、议政会为重点,以协商恳谈会、提案办理协商会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比如,不断拓展协商领域和形式,积极开展立法协商、专委会对口协商,运用协商恳谈会开展灵活经常的协商,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可以说,在协商民主的探索实践方面,我们的制度机制是比较健全的,内容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工作的侧重点更多还是放在了建言资政上,这固然很重要,但在如何最大程度地求得共识方面,我们工作的着力还不够,方法还不多,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党和政府来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是民主,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而不是行政命令的方式,来争取各界人士认同中共的主张,也是民主。协商既是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也是使大家了解和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形成共识的过程;协商是手段,凝聚共识、凝聚力量是目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位、理解到位。要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协履职的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既关注经济社会领域的热点问题,又关注意识形态、法治等领域的问题,在协商讨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使协商的过程成为增进共识、促进团结的过程。要健全以解疑释惑、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重点的民主协商,既让各界人士通过政协的平台建言资政、开展监督,也让党政部门阐明相关政策,增进各界人士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在一些社会敏感点、风险点、关切点问题积极引导各界群众看主流、看本质、看趋势,协助党委政府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

  第四,实现“双向发力”,要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实现“双向发力”,离不开服务保障水平的提高。比如,我们学习培训内容的选择,视察考察、调研议政的策划安排,都直接影响到“双向发力”的效果。这里面既有思想认识的问题,也有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我们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契机,提高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加强和改进服务保障工作,推动政协各项工作更好实现“双向发力”。

  要适应新时代政协履职的新要求,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融合线上线下多种履职渠道,改进政协会议、调研、视察、提案、信息等工作,让委员们更好地知情明政,更好地协商议政,更好地形成共识。要推动政协工作更加开放,邀请市民代表旁听政协会议活动,深入开展“模拟政协”活动,探索政协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认识政协、了解政协,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要积极搭建委员联系群众的平台和渠道,组织委员积极发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最大限度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更好发挥委员对所联系界别及广大党外人士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我们组织各界委员通过《政协e事厅》《委员听民意》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议政,今年又联合市政府办公厅通过“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组织委员和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亮相发声,在反映民情、解疑释惑、凝聚共识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我们为实现“双向发力”进行的生动实践,政协机关和各方面的同志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我们要坚持既有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更好地服务保障“双向发力”。同时,也希望各位常委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集思广益,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