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8-09 > 提案 Proposal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景观带

吴 涛

时间:2018-09-12   来源:2018年09期

  大运河北京段共42公里,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其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对通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的大运河沿岸景观环境建设为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北起六环路潞阳桥、南至武窑桥,河道全长约8.6公里,总建设面积713公顷(约10700亩),构建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理想的游玩和休闲场所,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然而,包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在内的现有运河景观带,仍未能跳出通常的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小景观”观念的窠臼,未能充分展现出历经2500余年,贯穿南北13省浩浩荡荡的京杭大运河的恢弘、壮阔、气度不凡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未能鲜明凸显出北运河起点独特的文化魅力。

  建议以“艺术城市”理念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以“艺术城市”理念让千年大运河“活”起来,打造大运河文化带“艺术城市”景观带,将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打造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进一步擦亮国家文化符号,为首都发展注入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带动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链,使中国大运河真正成为世界级文化运河、经济运河、生态运河,使大运河文化带真正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工程,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成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标志工程,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大运河文化带“艺术城市”景观带的总体设计理念应该是观赏百里大运河景观带,体验大国历史文化,感受撼人心魄的中华民族艺术魅力。根据大运河文化带的人文地理与生态风貌,打造一个世界最大型的融汇历史文化、雕塑、公共艺术、园林艺术,生态优美、蓝绿交织、中国气派、民族特色、国际一流的大运河景观带。突破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小景观”观念的窠臼,以“大空间”规划布局,“大景观”理念凸显其历史与文化特色。东岸定位为“运河记忆”主题雕塑、公共艺术景观。西岸定位为以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艺术馆全范畴的设计产品博览交易产业集群。运河两岸是具有中国历代特色的蔚为壮观的世界东方园林,同时结合文化带的休闲、旅游、观光、购物等,强化其娱乐功能,增设水上游览、娱乐项目,强化运河夜景视觉效果的高科技灯光秀。让大运河成为可游、可读、可赏的生命之河、旅游之河、城市之脉,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

  要以熔古铸今的艺术手法,打造蔚为壮观的大运河雕塑公共艺术公园。打破人们习惯的公共艺术、雕塑为个体的概念,以公共艺术群、群雕形式,将公共艺术、雕塑按时间轴融入大运河沿岸的景观园林中,以“运河记忆”为主题,展现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大运河这一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在其流经的不同地域留下不同的城市记忆。

  在大运河北京段东岸以“中国戏”“千年漕运码头”等主题,展现京都千年文化,留住北京记忆。

  可在大运河沿岸营造穿越两千余年的中国历代园林浓缩版。中国的城市园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自成体系又影响深远的世界东方园林的代表。大运河既是明清北京城连接西北部园林的纽带,也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方的大动脉,汇聚了东南文化、岭南文化、江南文化、齐鲁文化、中土文化、江淮文化、黄河文化以及燕赵和西部周边文化。以“大景观”园林建设理念,在大运河文化带的文脉重塑中,凸显其历史与文化特色,建设历史园林、文化园林、艺术园林。可按编年史,根据不同朝代、不同区域文化,利用不同的河段岸线遍植从古到今的林木、花卉,构建中国千年园林大观,也是盛世中国的缩影。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园林格局,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手法,进行中国特色不同流派的园林再造,以“缩地不缩景”的方式,按照不同文化园林的特点和风水布局加以营造,并与河道、桥梁、闸、码头、仓库、古建筑、石刻等大运河文化遗产有机融合。

  在大运河西岸构建以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艺术馆全范畴的设计产品博览交易产业集群。以北京“设计之都”平台,集中展示“民族百花奖”“红星奖”入围与获奖设计产品,包含数万种科技、工业、文化、艺术产品,形成一个永不闭幕的以设计为龙头的行业博览会、一个设计产业产品集中展示与交易中心、一个集萃全国设计精品对外出口展示的窗口和交易平台、一个设计行业最前沿信息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了解新兴科技发展的教育培训基地。将艺术会展、文化旅游、国际学术交流、文化交流深度融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设计领先的北京“设计之都”新平台。迅速提升北京设计的国际影响力,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 秦焕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