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8-06 > 时评 Politics

怀念一位作家,怀念一种情怀

王石川

时间:2018-06-21   来源:2018年06期

  两年前的5月26日,作家杨绛辞世,享年105岁。最近网络上掀起怀念潮,无数网友纷纷以“刷屏”的方式怀念杨绛,哀伤中蕴藉敬意,爱慕中充满礼赞。

  杨绛是一位有魅力的人,这种魅力首先是作品魅力。杨绛有才华,其长篇小说《洗澡》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但凡读过先生的作品,无不对她独特的文字风格有所领教。文字清雅中有克制,淡然中有韵味,一如其人。

  人们赞美杨绛、怀念杨绛,与其丰富跌宕的百年人生有关,与她著译等身、笔耕不辍有关,一定程度上也与她跟钱钟书的爱情传奇有关……除此之外,更与先生的人格魅力有关。

  人格魅力体现在哪里?比如富有慈善情怀。2001年,杨绛将钱钟书和她的全部稿费、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清华学生。

  比如饱经风霜后的淡然。1997年独生女钱媛去世,1998年钱钟书也魂归道山,“我们仨”唯有杨绛一人孤零于世。杨绛感慨,“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何为打扫现场?除了整理出版钱钟书的作品——据报道,钱钟书逝世后,杨绛出版了十三册《钱钟书集》、五册《宋诗纪事补订》以及《钱钟书手稿集》等,还翻译了柏拉图的《斐多篇》,写作《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可谓活到老工作到老。“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面对接连打击,有几人能像杨绛那么坚强而有品质地生活?

  杨绛活得从容,这是最为人称道的地方之一。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这不是标榜。纵观杨绛一生,罕有急赤白脸的时刻,哪怕在特殊年代遭受不公平对待,杨绛也基本上保持了豁达与坚忍。《走在人生边上》被赞为“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究其因,杨绛的确是豁达而淡然的。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英国诗人兰德的名诗,由杨绛所译,这首诗或可视为她的一生写照。

  今天,我们怀念杨绛,不是例行公事,也不是跟风凑热闹,或者矫情式地唏嘘几声,而应该从体味杨先生的人格魅力中有所颖悟,感受她的温暖与力量。

  有一次钱钟书问杨绛:“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杨绛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一星期都白活了。”今天在快餐阅读流行的时代,我们还能否耐心看书?如果不读书,也许就变成杨绛所提醒的“你的问题在于读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杨绛说:“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世风越是浮躁,我们越应保持定力,潜心修为,做好自己的事。从这个角度看,杨绛的文字确实带给我们动力。

  不难预料,以后每年的5月26日,杨绛都会被纪念。纪念杨绛,纪念的是一位作家,也是一种情怀。通过感受杨先生的情怀,获得无穷的力量,从容生活,活出真善美,这正是杨先生的价值所在。(央视评论员 责任编辑 刘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