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8-04 > 视点 Focus

合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

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

时间:2018-04-11   来源:2018年04期

  科学合理使用疏解腾退空间关系到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关系到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更关系到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意义重大。

  近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要求,认真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的管理和使用。

  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大面积铺开和大力度推进,在清理、整治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之后,中心城区内出现了大量腾退出来的土地和空间。例如:东城区共拆除违法建设4135处、15.6万平米;先后拆除并关停9家商品交易市场;疏解永外文化城、百荣世贸商城商户173家,腾退空间共计10.7万平米;迁出工业企业10家。西城区在“动批”市场内已累计撤销、关闭9家市场,面积达24.3万平米。2017年完成全部12家市场的清理、疏解工作,腾退土地共计35万平米。这些腾退土地和空间,若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合理利用,将对巩固“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工作成效和今后工作的开展产生消极影响。

  疏解腾退空间的利用效果直接关系到疏解腾退的效果。应充分认识到合理利用腾退空间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优化首都空间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腾退空间再利用作为北京优化空间布局的战略支撑点。

  合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要符合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定位,要符合增强自我服务能力的需要。北京市疏解腾退空间应优先用于完善城市服务设施、进行便民服务、留白增绿和发展高精尖产业。

  在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新驱动作用,高效吸引“高精尖”产业,需进一步加快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更加激发市场活力。而空间资源有限这一问题,正是制约科技创新企业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把合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将对疏解非首都功能和科技中心建设起到双重促进作用。

  合理利用疏解腾退的空间,着力完善便民商业、养老健康、文化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需要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发挥其反应迅速、“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引导其按照首都城市整体布局,又好又快地完成对疏解腾退空间的合理利用,避免腾退空间重新被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行业占据。

  合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服务。近年来,北京、深圳等地涌现出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众创空间”。2017 年,91科技集团对过去“脏、乱、差”的北京福丽特家具城进行改造升级,将其打造为公司独立办公大楼,并成立91众创空间,引进一大批科技企业,腾退了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家居建材市场,使之成为科创、金融、新媒体产业聚集的创意产业园,实现了产业由粗放型向高精尖的结构升级,成为北京市“腾笼换鸟”的典型代表,得到了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的重点报道。

  众创空间集聚融合各种创新创业要素,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已成为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新兴力量。这些新型孵化器各具特色,集聚融合各种创新创业要素,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成为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新兴力量。未来在腾退空间的利用上,应考虑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鼓励以构建“众创空间”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为北京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服务。

  合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为建设文化中心服务。应根据腾退空间的区位特征,选择一部分用于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民营文化企业参与,将其改造为国家级文化设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娱乐休闲场所与文化商品品牌展示区等。在中心城区,可以将腾退空间打造成为公共休憩阅读区或者文化休憩绿地,也可以将其打造成为文化创意体验馆、展览馆、博物馆等。

  合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为建设和谐宜居之都服务。将疏解腾退的空间,改建成为社区服务综合体,促进城市传统业态转型升级,强化健康、医疗、便民服务等诸多领域深度融合。补足城市服务功能的短板,增加停车设施、基础教育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实现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城市发展目标。

  责任编辑 任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