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8-01 > 时评 Politics

不打烊书店,城市的精神地标

王石川

时间:2018-01-15   来源:2018年01期

  日前有人发朋友圈感叹:“‘夜’三联,歇了……”所谓的“‘夜’三联”,是指24小时不打烊的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书店全体员工:获知你们于近日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这很有创意,是对“全民阅读”的生动践行,喻示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仍需一种内在的定力和沉静的品格。

  自此,三联深夜书房名闻遐迩,传为佳话,不少读者慕名而去,体验夜读。总理所期望的“让不眠灯光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正在变为现实。几年来,三联24小时店越来越为京城内外的读书人所激赏,已成京城的精神地标。在这个关口,突然传出停开的消息,自然让人惊愕。

  好在虚惊一场。店方门口张贴的“敬告读者”中称该店“升级改造,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保证读者购书安全,自2017年11月22日起,暂停夜班运营。”“暂停”二字,可慰人心。

  人们关注三联24小时书店,与三联情结有关,更与全民阅读有关。众所周知,“全民阅读”已连续四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层面,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已是政府自觉,但是具体到全社会,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则需多方合力。书店有能力也有责任扮演重要角色,多一些不打烊的书店,势必更能激发世人阅读。

  据媒体统计显示,2014年“世界读书日”之后,多地兴起开办24小时书店热潮。比如,2014年5月18日,位于杭州的“悦览树”开张;5月24日,河南郑州“书是生活”24小时书店正式运行;6月21日,陕西嘉汇汉唐书城和万邦图书城启动24小时运营;7月12日,广州的24小时书店1200bookshop开张……

  契合读者心理,顺应时代潮流,书店不打烊,值得激赏。如果把好书比作佳肴,不打烊的书店,不正是爱书人的“深夜食堂”,向读书人提供最可称道的精神大餐?

  但也无需讳言,不少实体书店生存艰难,24小时不打烊未免奢侈。不久前,上海唯一的24小时书店大众书局关门,公开信是这样写的:“感恩六年风雨共读,这家全年24小时无休的书店,要打个盹了。因租约到期,我们的营业时间截止为2017年12月25日24:00,随后将与各位作别,择机另寻新址。”

  另寻新址,何时成行?新址寻到,初心仍在?

  每一家24小时书店都承载着读者的殷切希望,也一定发生过许多美妙的故事。可当它们关门了,该有多少美丽故事被尘封?该带给读者多少遗憾?又该减少了多少浪漫之约?

  有的书店在退出,有的书店在逆水而进,随着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各地加大扶持力度,实体书店正在迎接新机遇。从《公共文化保障法》的正式实施,到《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的具体落实,再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全民阅读日益深入人心。

  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照此理解,我们也可以认为,那一家家不打烊的书店,所散发出的灯光,也在温暖国民的心房,让我们国家的理想更饱满,国民更有气质。从这个角度看,书店是城市的精神地标,也是我们奋力前行的加油站,是塑造国民精神的文明之光。

  (央视评论员 王石川  责任编辑 刘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