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8-01 > 聚焦Spotlight

夯实文化自信之基

张新建

时间:2018-01-15   来源:2018年01期

  用什么建筑材料构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根基以及如何继承发展中华文明,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中共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建设属于中国的独特文明

  罗素在差不多一百年前就指出:“凡受过欧美教育的中国人都认识到,他们需要外来的新因素来振兴他们的传统文化。因而,他们开始转向西方文明,渴望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新的活力。但是他们并不希望创建一种类似我们的文明。他们期望开拓一条更为理想的文明之路。假如中国人不被煽动尚武精神,那他们一定会创造出一种新的更加灿烂的文明。这种新文明将比我们西方人现在所能创造出的任何文明更令人神往。”最近,美国著名思想家布热津斯基也对中国文化发展作了展望。在他看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真正独特文明的国家”。来自两位智者相距近一个世纪的声音,共同指向中国应当建设不同于西方任何文明的独特文明。

  中国独特的当代文明只能由中国人规划建设、只能用中国建筑材料建设。中国当代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和母体。形成这样的理论判断来之不易,是一百年来中国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理性回归,也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国文化建设、夯实文化自信的第一块基石。中共十九大报告还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文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方向方法。比如建设一座大楼,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集中体现于设计理念和建筑原则,设计师要把理念和原则与所在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统、建筑功能定位等多种要素结合起来,规划设计建筑方案。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与中国文化建设、文明发展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并指导建设实践。罗素说:“中国文明也一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早先的佛教影响,直到现代的西方科学的影响。但是佛教并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没有把他们变为欧洲人。”同样的道理,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们的思想建树、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领域思想理论的建设还不够成熟,但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文明发展不可能由任何一个外国人规划设计,也不可能使用任何一个国家的设计图纸。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伟业只能由中国人民规划、设计、建筑完成,而且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能够完成。

  重建文化自信

  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建筑材料只能来自中国,只有中国人民才有资格、有能力建造。建筑材料由三部分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最复杂的问题仍然是如何传承、发展、升华传统思想文化问题。  

  中国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典籍极其丰富。春秋后期出现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至战国中期,众多学派、学说精彩纷呈。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代表人物、派别的总称,《汉书·艺文志》记载189家,4324篇著作,流传最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设五经博士。后代陆续增加,至宋朝发展为十三经,是朝廷确定的十三部儒家经典。读书人穷一生精力治一经、一家、一派已属不易,更何况诸子百家之浩瀚无垠!隋唐以后,书生为科举考试而熟读儒家经典,应试教育,正统思想,如果涉猎广泛很可能因思想驳杂而名落孙山。诸子百家中很多光辉思想在千百年传承中就这样淹没在浩瀚的典籍中。两宋的程朱理学发展了儒家内圣为王思想,强调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以及德操、气节,其末流的恶性发展就成为禁锢思想、行为的理法、礼教。王阳明的心学试图放弃理学内外求理以成圣贤的路径,把心从理学枷锁中解脱出来,返归心体,心摄万物。可惜王阳明以及其心学一派也因明清鼎革而销声匿迹。进入晚清,儒家经典已经成为僵化的教条、封建礼教,必然遭到中国知识分子口诛笔伐的愤怒批判和清算。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蓦然发现,急切的清算、情绪化的批判并不能代替文化自觉、文明重建。当前的任务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全面、准确、客观地研究传统思想文化,大浪淘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其次,研究传统思想文化既要强调古为今用,又要反对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实用主义。要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研究中华文明、传统文化;要在中国与世界的政治格局中、经济全球化的大局中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奋斗中研究传统文化。根本目的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凝聚中国的力量源泉、辐射全球的不竭动力、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中国智慧。

  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中国是最有资格文化自信的,但是在自信中也应当吸收罗素所说的中国传统文明中所没有的“现代科学和工业主义”。不可否认,西方文明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加速了全球经济发展与繁荣,也暴露了某些弊端和深层矛盾,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既能够吸收西方文明的精神财富,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回避或者克服西方体系若干弊端造成的损害。现阶段这样的问题还被学术界、理论界小心翼翼地回避。

  我同样拿不出恰当的方案,仅仅是感觉:一是工业革命以来创造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淘汰与颠覆是足够残酷的,但是无论是雄心还是野心,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二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颠覆、穿越、融合使人类社会财富增值的同时,也推动人类自身的解放;三是中国引进西方文明,可能会以失去田园牧歌的淳朴与安静为代价,但是淳朴与安静不是文明的顶点,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中国人就一定能够在继承发展中华文明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属于中国也面向世界的中国当代文明。中华文明从边缘回归主流,即使回归世界舞台中央,我们也期望世界舞台是多元文化、多种文明交相辉映的广场,中国将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时间节点、道义制高点上,贡献中国智慧,担负历史责任。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网络文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张新建  责任编辑 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