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7-12 > 聚焦 Spotlight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邓小虹

时间:2017-12-20   来源:北京观察第12期

  我曾是一名妇产科主任医师,长期在北京的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后来担任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退休后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一名家庭医师。挂牌门诊是大医院专科医生的做法,家庭医生的做法应当是通过固定的签约关系为居民的健康服务。这个想法得到了社区医院院长的认同和支持。于是,社区医院帮助我给曾经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并留下手机号码的8000多女性居民群发了一条短信,告知居民可以到社区医院来参加女性健康的宣讲,并与我签约;签约后可以得到我的服务手机号码,有关妇产科的健康问题,从青春期性教育、婚姻或孕前咨询、产前检查、产后随访、妇女乳腺癌及宫颈癌筛查、更年期保健,还有妇产科的疾病问题,都可以先打电话咨询,有需要时可预约好时间到社区就诊,必要时由社区负责转诊到附近的大医院如天坛医院妇产科。结果,收到短信来听课签约的不到40位居民。和这些居民签约到现在已经三年多过去了,我只接到不超过10个电话,预约接诊了4次,给大医院预约转诊了2名患者,给16名应邀而来的签约居民提供了一次妇女两癌筛查。

  从我的亲身经历体会到,要实现居民首诊在社区的医改目标,没有制度约束仅仅靠居民自愿选择社区是远远不够的,单纯靠卫生行政部门用家庭医生建立健康档案率和签约率的考核指标进行管理也往往流于形式。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现健康管理的连续性、责任性,能够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打牢基础。为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做实,建议大力、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居民知晓、了解签约服务的实质,并能够主动签约、接受服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签约服务考核指标,以居民满意度为根本、以签约服务成效为最终目的,切实纠正“填表”式签约服务,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慢病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作用。

  更加关切病患需求,在提高基层首诊报销比例基础上,进一步转思路、调机制,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政策衔接,允许社区居民自主选择全科医生。

  鼓励基层医务人员提高签约后的服务水平,将服务水平与考评、收入挂钩,服务越好绩效收入越高。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基层与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将“信息孤岛”串联起来,为签约居民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同时,打造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绿色服务通道,改善病患就医体验,避免重复检查,提高医保保障实效。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 邓小虹  责任编辑 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