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政协期刊>北京观察>2017-04>风采 Figure

线联平 沟通的纽带与桥梁

时间:2017-04-28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北京教育的发展自然而然会受到全国各地的关注。从国家层面看,政府更关心的是北京的教育能否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而从北京市民角度来看,则对能否为北京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更为关切。近些年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在实践现代化教育过程中想了很多办法,如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培育职业教育的培养水平,提高高等教育的科技贡献和人才贡献,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等。这些改革的措施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

  当人们关注北京教育的时候,自然而然便会提起他的名字,他就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原主任线联平。

  双重角色

  “政协组织是个智力密集,人才济济的地方,一专多能的人数不胜数,这些高水平的人才对于教育基础性作用、战略性作用以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教育工作发展当中,与政协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线联平这样说。

  线联平是政协委员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他既是政府官员,又是政协委员,既提提案,也办提案,因此他的履职活动也必须常常在这种角色的交替转换中进行。

  “因为我双重身份的便利,所以我可以将教委已经做了的工作毫无隐瞒地呈现给委员,也可以将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讲给委员们听,让大家共同商量解决,这种方法既得到了委员们的欢迎,也解决了我们一些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线联平说。

  近些年来,北京市学前教育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学前教育的已有设施逐渐与北京的城市发展不相适应,那么如何满足北京市民对于高水平的学前教育的需求便成为了一个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市政协很多委员都写提案建言献策,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更是设置了多个主题,组织多次调研活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众所周知,市教委作为政府部门,有向委员们介绍相关情况、与委员们进行沟通的责任,而线联平既是委员又是市教委主任的特殊身份,则刚好为政协委员与政府部门沟通之间搭起了一座天然的桥梁。

  在这次与委员们的沟通中,线联平提供了很多第一手材料,这些材料有些是他在参加政协活动中新的发现,有些则是他在教委工作中的经验积累,但他都毫无保留一一呈现在了政协委员们的面前。

  线联平认为,跟委员们沟通必须要毫无隐瞒,实事求是,只有坦诚相见,才能肝胆相照。对此,他可谓深有体会。

  近些年来,北京的空气质量问题较为突出,因此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就成为了委员们关注的焦点。2016年,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把“改善教室的空气质量”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调研。线联平在参加调研的过程中,又从行政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解决这个问题的难点实事求是地与委员进行沟通。

  一般来说,人们都通过安装空气净化器来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线联平也同意中小学安装空气净化系统是有必要的。但他同时指出,教室不同于其他公共场所,教室内既需要保障空气质量,也需要保障空气流通,必须防止高度密闭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

  “去年我曾邀请一些专家研讨学校教室空气质量问题,但有一个冲突,就是净化空气需要密闭空间,这样一来某方面空气质量改善有效果,比如降低了pm2.5含量,但其他方面效果很难预计。例如,空间封闭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例过重也会对环境有影响。此外,季节性病毒密度提高,会提升感染可能性。人口这么多,封闭好还是流动好很矛盾,安装净化系统是好的设想,但需要保障空气质量,又保障空气流通。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安装空气净化器是必要的,但开窗通风也是必要的。”线联平说道。

  线联平的坦诚得到了广大委员的理解和支持,这令他备受鼓舞。他说:“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定要与政协委员们开门见山,不要躲闪和回避,只有让大家全面掌握实际情况,才能找到最为妥善的解决办法。”

  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

  2016年中旬,线联平从市教委主任的职务上卸任,但他对教育问题的热情却丝毫不减。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政协的调研活动当中。半年来,他随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实地走访了很多地方,并提出了很多颇具价值的意见建议。

  在2017年北京市政协全会召开期间,线联平的“通过社区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北京市民文明素养”的提案便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线联平认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现在正处于建设副中心并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过程中。但是,与实现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目标相比较,市民的文明素质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一些区域和领域,还存在着人口素质的‘洼地’现象,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不匹配。

  线联平指出,当下北京市人口素质的“洼地”主要表现在:市民基本素质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定位不相符;社会公共服务中体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素质不突出,影响力不足;准确反映北京风貌的文学文艺精品力作太少;缺少对市民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体系和载体等。

  “现在一提文明礼仪教育,就谈学校教育,如果家长不做好表率,学校教育再多,家长在家的言谈举止很容易就把孩子影响了。现在教育方面产生的很多问题,并不仅仅是教育自身的问题或是教育某个环节的问题,必须将这些问题延伸、放大才能根本解决。因此我认为在研究教育问题的同时,更应该考虑教育与其他社会领域的联系。”在线联平看来,文明礼仪教育,只靠学校力量还不够,还要重视社区建设,把对市民文明素质的教育培训纳入人口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责中。现行的人口管理和服务是以居住地为主进行的,要扩大居住地对人口管理的职能职责。无论是户籍还是非户籍人口,都应该接受多种形式的市民文明礼仪素养教育并且达到一定的标准。他建议市区社会工作部门通过建设、评选文明社区增强动力和活力,提高社区建设效果。

  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针对北京城市文化建设,线联平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出要突出城市的特色,充分挖掘古都北京的文化,并以其为底蕴修复优秀的城市文化体系。在他看来,北京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思想不仅要关注现代、注重国家,还要突出北京文化(也包括人文精神)的特色,以此特色作为首都、国际大都市的支撑,从而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认知程度。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但线联平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民众对北京传统文化的认识尚存偏差。他希望通过政协委员的建言呼吁,能正确引导民众对北京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希望相关部门通过深度开展对北京文化的研究,总结推广其精华部分,纠正对北京传统文化的曲解和误读,积极宣传正能量。“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最好下力气培育几部反映北京优秀文化风俗习惯的文艺作品,让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线联平说。

  线联平还特别指出,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不应该只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办公场所的建设,必须要通过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将通州地区的文化底蕴挖掘出来,使之成为副中心长远发展的文化依托。大运河文化带是北京三大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来,北京市对于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和挖掘的力度却有些不足。希望这次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带动大运河文化的挖掘,使之成为城市新的内涵,并将大运河文化的精髓一直传承下去。(本刊记者 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