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政协期刊>北京观察>2017-03>视点 Focus

搭建青年创业就业全方位服务平台

时间:2017-03-3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浪潮,在不少领域出现了很多创业创新亮点,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断涌现,双创在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凸显。青年是在双创引擎驱动中迸发巨大潜力的生力军,是加快新动能成长、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重要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强力支撑,与此同时,青年的创业就业,关乎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社会重点和热点问题。

  服务实效偏低

  当下,青年创业就业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青年创业就业形势严峻。以大中专和初高职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为主构成的青年群体,就业形势严峻。2016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大约也是这个数量,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就业压力很大。尽管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地创业大赛风起云涌,但青年创业成功者却寥寥无几,失败率极高。

  其次,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瓶颈。由于缺乏系统的创业理论体系、师资力量和实践平台,缺少就业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教育,产教结合严重不足,造成青年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训,所学知识无法适应就业要求,更无法把握时代赋予的创业机会。

  第三,创业就业平台作用较弱。青年创业就业服务平台的必备要素,包括空间载体、政府服务、社会资源、金融资本、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市场准入等多方面。但是,由于缺乏资源整合和高效统筹,服务平台往往流于“创客空间”等表面形式,没能带来创业就业服务实效。此外,社会整体协同程度偏低。2015年,国家和地方制定出台了“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及一系列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文件,但由于对创业就业工作和职责的片面理解,往往在搭建青年创业就业服务平台过程中,社会整体协同不足,各方责任不清,工作效率不高。

  全方位服务平台

  针对当前青年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搭建以政府为主导,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青年创业就业全方位服务平台”,包含政策扶持、教育培训、社会支持、机制保障等支撑服务体系,以满足各类青年的创新创业和就业需求,提高青年创业就业的竞争力和成功率。

  第一,在规划层面,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为重点,做好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针对不同地域、不同青年群体、不同行业对象,出台有针对性的青年创业就业促进政策、办法和意见。做好科学、具体的青年创业就业平台搭建实施计划。以政府为主导,整合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资源和服务,建立“创业载体+创业辅导+创投资金”的立体孵化模式,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成长路线图,打造“初创企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创业平台”。

  第二,在政策层面,建议完善政策扶持服务体系。建立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消除影响青年到基层和回乡创业就业的长远发展障碍和流动瓶颈。建立青年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农村、基层就业和回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机制。建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支持机制,通过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交易费用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创新以创造更多岗位和商机,拉动本地青年就业创业。推广人事代理制度,统一管理创业青年的户口和档案,解决创业者后顾之忧。

  第三,在实施层面,建议构建精准化教育培训服务体系。通过开办“创业大讲堂”,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讲授创业技能、解读创业政策、探索创业热点、分析融资要点,更有效地指导广大青年创业创新。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授之以渔”,开展创业就业公益培训。对于各类不同青年群体,提供精准培训:对于高校青年,完善大学生创业培训和见习制度,拓展和规范一批企业作为“就业见习基地”和“管理培训基地”;对于大中专青年,借助行业和企业之力,推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利益相关体,实现人才对行业和企业需求的“精准供给”;对于农村青年,着力培养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返乡创业对象”、“农村青年电商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带动广大农民和返乡农民工致富。

  第四,在社会支撑层面,建议拓展社会支持服务体系。强化创业中介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鼓励采用PPP模式开展“创业就业教育公共服务”,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事业单位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引导资金”及引导社会资本设立“青年创业发展基金”等多种方式,形成政府资助、银行贷款、市场融资的多元化创业金融支持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建设青年创客空间等实体平台,配套建立专业化的创业服务网络,为初创企业提供商事登记、市场调研、政策辅导、创业培训、科技中介、技术支持、银企对接、管理咨询等内容的“一条龙服务”。定期发布各地区各行业的就业指导和用人计划,整合全社会各类资源,搭建统一、高效、便捷的“青年就业创业信息平台”,降低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

  第五,在检查落实层面,建议完善机制保障服务体系。建议将青年创业就业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区域发展规划、政府各相关部门工作计划,并纳入政府指标考核体系和督办事项,通过“一把手”负责制强化实施和保障。(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傅惠民 责任编辑 郭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