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政协期刊>北京观察>2017-02>视点 Focus

助力城市副中心建设

时间:2017-03-01

  2017年是北京市四大机关率先启动搬迁的关键年,因此有关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话题,也就成为本次北京市政协全会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副中心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

  “城市副中心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做好规划。”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崔铁宁委员表示,要对生态环境、交通、资源等可持续承载力做分项和整体的评估,本着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从长计议去做规划,为副中心的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崔铁宁认为:“在产业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上,要优先吸引和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在城市初始规划中做好‘5公里生活圈’,增加快捷便利的居民生活圈、工作圈。”

  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也持相同的观点。“城市副中心建设要以‘宜居宜业’为目标,高标准进行建设。”毛大庆委员表示:“在规划设计标准时,就应把握城市副中心的定位,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资源和环境伤害。尤其是一些主城区产业化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对产业经济的整体规划需进行全面考虑。”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也十分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建设北京市城市副中心一定要摒弃“摊大饼”的发展模式,要重点解决功能集聚问题。他建议,在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要实施空间管制,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严格限定边缘地区、城乡接合部、近郊区、农村地区的开发强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避免粗放扩张式增长,走内涵式集约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副中心建设还要避免空间连片发展。城市副中心外围要进行空间隔离,加强与城市核心区的绿化隔离带建设,避免由外向内摊大饼。与此相对,也要避免由外再向外摊大饼,即处理好通州与外围城镇空间关系、错位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打造“城在林中”的城市环境

  此次政协全会上,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就提交了通州森林绿地质量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通州区目前森林绿地的相关指标低于北京市规划的平均水平,建议城市副中心多元增绿,打造“城在林中”的城市景观绿化环境。

  该报告显示,通州区林业基础薄弱,森林资源质量低下。“通州区林地总面积19147.71公顷,占区域面积的19.9%。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为19.74%,指标低于北京市规划的平均水平。”

  长期以来,通州区都是以平原农业为主。由于农业用地占比较大,过去的绿地建设主要集中于道路、河流两岸及农田防护林带,以城市森林结构和模式进行规划建设的森林绿地面积很少。但通州区也是北京市境内少有的河流众多的地区,这些河流两岸可以营建护岸林带;而纵横交错的道路也为森林绿地建设提供较大空间。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建议,城市副中心在森林景观上,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各区域根据不同功能可有变化。比如,凉水河、运河等河流两岸,应在已有植物结构的基础之上,增加芦苇等湿地植物种类;六环路两侧景观增加多样性,除了森林景观外,可以增加农田景观、城市园林小景等。

  无独有偶,崔铁宁也有同样的看法。她指出,要在保障现有森林绿地面积的基础上,在规划中统筹通州的绿色生态空间,对因城市建设造成的生态空间减少进行补偿。她建议,要研究制定《北京通州城市生态补偿机制初步方案》,为区域生态环境的保值和增值及未来发展中的生态恢复和环境建设预留空间。

  利用金融手段支持副中心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分行党委书记徐明委员认为,目前副中心建设和产业发展正在快速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在加速形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但是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问题,副中心产业金融支持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化水平低也造成金融不发达,一些特色及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单一,金融作用不明显。如何利用金融手段有效支持副中心产业发展,拓宽投融资渠道,已成为研究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因此他提出“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健全完善组织机构”的建议。他建议要明确牵头部门负责领导投融资改革,并对重大项目的投资和融资进行协调和推进,研究制定符合副中心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金融系统内外关系,特别是加强对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探索改革现行融资机制,大胆创新、尝试构建多元化融资方式,改变过分依赖商业银行贷款的融资渠道局面,鼓励创新投融资方式,进行各种融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投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格局的多元化、融资定量化等目标。

  同时,他还建议简化政府扶持资金的申请审批手续,并采取提供贷款担保等方式为产业发展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支持,或考虑发放贷款补贴,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本刊记者 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