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12 来源:2014年05期
近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新要求,首都新机场建设也在悄然提速。这座曾经选址悬而不决,引发众多猜想的新机场直到2012年,才最终确定落户京冀之交,它的到来不仅为北京南城带来了难得一遇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北京、河北,甚至更为广阔的京津冀地区打开了想象的空间。
京津冀一体化的良机
北京新机场及其临空经济区地处京津塘和京保石发展轴之间,属于首都经济圈与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海陆空兼备的综合交通体系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其辐射范围既包含北京市的大兴、丰台、房山、通州部分区域,又囊括了河北廊坊、保定以及天津武清等地的部分区域。依托北京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建设运营带来的巨大投资驱动、消费驱动和人流物流效应,以及首都人才、科技、文化、基础设施优势、周边地区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优势,任凭是谁,都会一眼看出,新机场的建设必将成为促进京津冀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典范与新动力。
大兴区委书记李长友曾透露,大兴区首都新机场工程涉及几十个村,且首都新机场核心区和配套设施加起来的投资不会低于2000亿元。对于大兴区而言,这样一个拥有八千万目标吞吐量,有可能带动上千亿投资项目的国际机场从天而降,无疑是大兴提升经济实力,实现经济转型千载难逢的良机。大兴区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2011—2012两年排在第一位的重大项目就是首都新机场征地拆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航城、新空港产业园建设等。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说:“北京未来十年靠什么持续增长,唯一的出路就是构建一个类似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的新的空间模式和新的体制机制,而这个机会就是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建设京畿临空经济合作区,这个新区应当成为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制高点。”
而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河北而言,新机场的辐射作用则更具意义。廊坊市副市长李刚曾公开表示,依托新机场,廊坊将着力打造一座占地220平方公里的空港新区,主中心位于新机场东侧,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副中心位于新机场南侧。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物流等产业。整个新区在三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内造就一千亿以上产值,形成规模,整个新区建成后将达到5千亿左右产值。
“新机场的建设给北京和河北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两地从2013年就意识到这一问题,共同向中央提出了共建临空经济区的想法,目前这个经济区正在研究中,虽然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可以肯定,这个临空经济区的建立,必将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大兴区机场办副主任赵建国这样说。
创新协调机制
“新机场地跨两地,这样的情况在中国还是没有过的,因此如何打破行政区化,协调统筹是新机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京津冀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尝试。”赵建国说。他指出,首先,新机场的建设和规划方面,北京和河北双方都面临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问题,这就要求双方必须抛弃“一亩三分地”的概念,在认识上实现统一。其次,新机场建成以后,更是要面临进一步的协商问题,双方必须在产业布局,产业分工,区域管理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这无疑是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工作打开局面的第一步。在新机场的建设中,必须尽力弱化行政区域观念,代之以经济区域的观念,要求充分发挥区域内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如赵建国所言,新机场由于地跨两地,所以从始至终,协调统筹自始至终都是新机场建设所无法回避的问题。以机场建设为例,北京市内的候机楼和跑道由北京自建,在河北的飞机跑道由河北建,涉及的收益分成等问题,均需要协商解决。
北京新机场从选址提出之日起便争论不止。新机场的提议始于2002年,到2006年,确定的消息一出,京津冀纷纷希望建在其所属行政区域内。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竞争关系,各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投资政策、税收政策时,都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政府间通过协商实现双赢的动力很小。而这个问题如今却成为了新机场建设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赵建国认为,新机场当前最需要解决的便是顶层设计的问题。而顶层设计问题不是北京与河北两家,或是大兴与河北某个区县进行谈判可以解决的,必须从整体层面,对北京和河北的产业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做出规划,这样双方才有合作的基础。
连玉明的想法无疑更为直白,他建议将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直接命名为“京畿新区,”并将这个区域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合作先行区,让这个区域率先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探索以经济合作为纽带,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
“鉴于建设京畿新区设计首都机场建设集团、航空基地公司及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等有关单位,建议建立三地联动工作机制和区域合作机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考虑成立京畿临空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京畿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连玉明补充说道。
交通一体化
“在北京新机场可以直接辐射的涿州市,尽管离北京新机场最近的地方只有十几公里,但由于行政区划界限原因,涿州和新机场所坐落的北京市大兴区因中间1568米的缺口无路通达。”涿州市新兴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志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以河北涿州为例,涿州离北京新机场最近的路是省级公路永码路,西接京港澳高速公路涿州影视城连接线,向东对接大兴区的刘田路,可以直接到北京新机场北航站楼。然而,最新的卫星图片却显示,这条路京冀两端延伸至永定河畔时都戛然而止,中间短缺的1568米(其中涿州段682米,大兴段886米)成为阻碍双方连通的一道鸿沟。因此,打破现有的交通阻隔,借助新机场,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也愈发引起了北京和河北的重视。
全国两会期间,保定市市长马誉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接首都新机场,保定市的首要之举是打造快速交通体系。填平交通上的沟壑,是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据媒体报道,围绕北京新机场建设,保定谋划了8个交通项目,包括1条高速公路、1条城际铁路、2条城市轨道交通、4条普通干线公路,以及升级永码路及建设永定河大桥,使北京新机场和保定贯通起来。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周边城市来说,新机场带来的机遇是均等的,谁能在承接辐射中寻找到双赢的共振点,谁就能在服务首都中实现自己的发展。”
北京新机场建设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国家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机场的交通配套设施也是同样引起了北京市政府的重视。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赵磊曾表示,未来将有轨道交通从市区通往新机场。虽然方案尚未确定,但可以预见的是,空铁联运将会在新机场实现。
据悉,除去轨道交通之外,北京还要在京九铁路线附近建设一条机场高速路,联通北京市区与新机场,在与河北的联通方面,京台高速河北段与北京的联通已经完成,已经实现了通车,这使北京与河北之间跨越了交通的鸿沟,真正地连接在了一起。
“目前很多规划都在研究当中,我们对北京方面了解多些,但对河北方面还了解相对较少,但是,北京与河北交通一体化的思路是大势所趋,是不会有问题的。”赵建国说。
优化区域产业体系
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布局,不仅涉及经济规划,更对优化京津冀的产业机构和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产业布局主要分为国门商务区、物流保税区、航空产业区、创新总部区、会议展览区和农业休闲旅游区,重点发展航空产业、航空物流、临空高技术、商业会展和休闲旅游业。而这些产业,则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新机场相邻地区竞相争食的肥肉。
据保定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建领说,保定市正在规划建设一个临空产业区,将在涿州、高碑店、白沟所在的保定市东北区域内,根据错位发展原则,打造多个产业园。而距离北京新机场仅十几公里的涿州市则计划与保定市联合在义和庄乡建起一个临空经济区。
有关规划设计单位曾向涿州建议,依托这一园区,以及既有的新兴产业示范区等四个省级园区,涿州应该积极导入航空相关产业,优化现有产业体系。其具体路径是,加快新兴产业大项目落地,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发展物流、商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协助第二产业升级和产业链纵深发展;发展文化旅游、会议展览、商贸、职业教育等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为了科学规划临空经济区,北京市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3年,北京市政协曾针对新机场的建设规划进行过专门调研,并提出了推进顺义和大兴临空经济区功能的内外整合,统筹顺义和大兴两大临空经济区在综合保税区、大型会展设施、空港物流等方面资源和功能要素,在现有“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产业空间格局基础上,构建以两大临空经济区为龙头,以顺义、通州、亦庄、大兴及房山为核心节点,引领带动周边津冀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的建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文魁认为,新机场不仅肩负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更肩负着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型的使命,应以新机场建设为契机,在保障首都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将仓储物流、航空食品、生态农业和出口加工等产业向廊坊、固安、永清和涿州等转移,推动现有高端产业功能区向“短、小、轻、薄”的临空关联型产业方向发展。
“北京和河北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产业布局上有所分工,形成产业链,这样既避免了双方的同质竞争,又可以提升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实力。”文魁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