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2-08 > 知行 Practice
时间:2019-04-24 来源:2012年08期
《文心雕龙》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文论经典。它既可以说是一部文学批评巨著,也可以说是一部探讨文章写作的文章学专著。作者刘勰在书的《序志》中专门对“文心雕龙”的涵义做了解释。他说,“文心”是指要用“心”做文章,“雕龙”是指做文章要像“雕刻龙纹”一样讲究文采。应该说,书名“文心雕龙”鲜明揭示了文章的两个基本元素:思想和修辞,或者说内容和形式。
文以载道
文与道的关系是《文心雕龙》探讨的首要问题。《文心雕龙·原道》中鲜明指出,“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意思是说,自古圣王无不是推求道心来写文章,探索道理来建立教化,道通过圣人的文章表达出来,圣人通过文章阐明道。这就明确提出了文与道关系的基本观点,即道是文之本原,文是道之体现。在此基础上,刘勰指出文章的功能作用在于阐明礼仪、推行典制、宣扬伦理价值、谋划军国大事。
刘勰的上述观点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文以载道思想。审视古今中外千百年的文化发展史,文与道的关系始终是知识分子必须面对、思考、回答和实践的基本问题。历史实践深刻表明:文以载道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文离开道难以有持久生命力;文以载道的核心在于文所载之道的内涵和价值,关键在于把准文以载道的正确方向。《文心雕龙》提倡的道是指儒家之道,需要加以批判吸收,而其从本体论意义上关于文与道关系的论述在今天仍具有深刻意义。特别是对于从事文稿服务工作的同志来说,更应该科学认识文与道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文以载道的正确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切实将之贯穿于文稿服务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所起草的每篇文稿中,努力履行好“以文载道”、“以文辅政”、“以文化人”的工作使命。
循体为文
文与体的关系也是《文心雕龙》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体即体裁。《文心雕龙·通变》开篇就提出,“文之体有常”,“名理相因”。意思是说,文章体裁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同一体裁的文章,写作原理是相通的。刘勰把体裁看作是文章的一个基本属性,强调体裁决定着文章的特点与风格,做文章首先要把握好体裁,根据体裁塑造文势文风。《文心雕龙》专门对南朝以前出现的各种文章体裁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提出了每种文章体裁的性质特点和写作要求。虽然,《文心雕龙》谈及的很多文章体裁在今天已经变化了,但它关于文与体辩证关系及文体本质属性的思想,有利于我们深化认识和准确把握文章及其写作规律,进而做好文稿服务工作。
机关文稿服务工作涉及领域宽泛,文章体裁多样,不同领域不同体裁的文稿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相同领域相同体裁的文稿存在着可以遵循的规律性。这种共性、规律性正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总结和准确把握的。只有善于总结不同领域不同体裁文稿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把准文章的立意构思、结构摆布、行文风格、言辞表达。只有沿着“循体为文”的基本路径和原则,才能在繁重的文海中优质高效地完成文稿服务工作任务。
执术驭篇
术即方法,是《文心雕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文心雕龙·总术》中鲜明指出,“文场笔苑,有术有门”,“制胜文苑”,“必资晓术”,强调写文章要注重讲究方法,驾驭写作必须通晓和善于运用方法。《文心雕龙》立足于写作具体实践,从构思布局、修辞练字等多个方面对做文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比如,《文心雕龙》将构思谋篇作为驾驭写作的首要方法,强调首先要“设情位体”,即根据事物实际情况把握好文章主题;其次要“总纲纪而摄契”,即研究确定文章纲目;再次要“置关键”、“酌事取类”,即安排好文章重点,选择好相关素材;最后是“从容按节”、有序行文,对整个写作过程进行了翔实分析。再比如,《文心雕龙》将琢磨锤炼作为驾驭写作的重要方法,强调文章的文意有时过于冗长,文辞过于繁杂,关键在于对文意进行凝练,对文辞进行雕琢,经过凝练的文章则文意明晰,经过雕琢的文章则文辞精要。又比如,《文心雕龙》将学习实践作为驾驭写作的必由路径,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强调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强化训练,才能持续提升写作能力等等。所有这些方法至今对于做好文稿写作都很有帮助。
实践充分表明,科学的方法对于做好文稿起草工作具有基础性乃至关键性作用。必须善于研究总结和科学运用做文的方法规律,善于通过各种方式积学练才,不断砥砺自己的思维品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博大深厚的思想主体,强化提升对做文方法规律和自身思维行为方式的驾驭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执术驭篇”、“乘一总万”的写作境界。
衔华佩实
《文心雕龙》指出,自古文章就是靠雕琢辞采形成的,辞采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雕龙”二字即是强调做文要讲究辞采。《文心雕龙》集中相当篇幅专门探讨了对偶、比喻、引用等修辞格,强调做文要善于运用修辞格。另一方面,《文心雕龙》强调要正确处理文章辞采和内容的关系,强调辞采依附于、服务于内容,内容明确清晰,辞采才能雅丽畅达。《文心雕龙》对南朝时期文章片面追求辞采而忽略思想内容,出现“采滥辞诡”的现象作出了尖锐批评,反复强调富丽的辞采不能损伤文章内容,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文质彬彬的君子。
《文心雕龙》关于辞采运用的观点对于做好文稿起草工作也具有重要启示。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而靠空洞言辞堆砌出的表面富丽的文章,也会让人厌而远之。在起草文稿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牢牢把握住“衔华佩实”的总体要求,一方面要善于组织语言、雕琢文句,使文辞更加精确、文采更加丰美,另一方面更要紧紧抓住文稿的思想内容,着力在情真意切上下工夫,在求真务实上下工夫,注重使文稿与具体工作实践贴得更紧,真正达到探讨问题、推动工作的实际效果。
《文心雕龙》全书共五十篇,每篇都是用美丽的骈文写成的,读起来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在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更引发心灵深处的感悟。掩卷沉思,蓦然发现今年适逢龙年: “雕龙”美矣,“文心”妙哉;龙年“雕龙”,铸就“文心”。这岂不正是此时重读《文心雕龙》一书的特殊意义所在?(作者单位:北京市政协研究室 责任编辑 刘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