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7-09 > 诤言 Recommendation

开创社区文化建设新局面

金 锋

时间:2017-09-22   来源:2017年第9期

  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品质是北京市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定位,实现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成熟的现代化社区组织化程度较好,社区居民具有较强的社区意识,有共同关心的事情、共同的感受体验,并在长期共同参与社区生活中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目前,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主要体现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缺乏。快速而频繁的人口流动,高度分化的多元价值观念导致社区居民仅把社区当作栖身之所,缺乏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社区内部缺乏信任,缺乏合作的精神和能力。现在的社区大多数不是“熟人社区”而是“陌生人社区”,缺乏道德约束,缺乏舆论监督,邻里之间缺乏往来,缺乏了解,加上单元楼独立封闭的居住方式,公共空间萎缩,社区居民之间很难培育信任基础。

  社区人际关系冷漠。现在社区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的中心主体不在社区内部,当居民需要获得帮助时,首先寻求社区组织和邻居帮助的很少,绝大部分寻求帮助的顺序为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

  社区参与不足。除了物业基本没有其他纽带可以维系居民与社区的关系,加上居民之间缺乏信任,社区参与的积极性严重不足。

  由此也暴露出了北京市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北京市社区居民对多元社区文化普遍认知不足。完整的社区文化涵盖精神文明、文艺、科普、教育、体育等多种不同形式,是一个多元的综合体,涵盖传统与现代、精神与物质、本土与异域。由于认知不足导致社区文化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难以实现社区居民全覆盖,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群众需求的原因。

  其次,北京市专业社区文化建设队伍相对缺乏。目前,北京市存在文化硬件设施有余、文化队伍不足的尴尬情况。各区街道都在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例如建设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置办文化活动用品等。然而除了这些硬件设施,社区文化建设更需要专业的社区文化队伍。

  最后,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缺乏保障机制。由于没有保障机制,有些基层领导为了追求政绩,往往采取见效快、“一阵风”式的社区文化建设。而一些有创意性、周期长的社区文化项目得不到发展,使得社区文化建设成为应付上级领导参观考察的“形象工程”。

  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因此建议首先要强化街道基层组织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宏观规划和统筹领导作用。

  街道基层组织必须成为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者。街道要做好社区文化建设的“顶端设计”,要不断转变思维角度和工作方式,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和各种力量,积极投身实现共创社区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来。

  街道基层组织必须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者。街道要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指导,加强在政策、资金和人才保障上的统筹协调。街道应积极创新公共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非政府公共部门和各种行业性文化组织积极参与、统分结合的分级管理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街道基层组织必须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环境的营造者和保障者。街道要强化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本辖区内文化、教育、医疗、环保、科普等资源优势,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学前教育、文化艺术普及、技能提升、普法宣传、消防安全、卫生保健等教育培训,不断满足社区的教育需求,保证社区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街道基层组织必须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竭诚服务者与有力推动者。街道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整合区域文化资源,通过平台的搭建,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街居两级社区居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打造社区居民教育学习的服务平台,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品质。

  其次,要培育社区文化团队,建设一流的文化队伍。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是社区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强基础、重培训,做好文化骨干的培养工作,建立街道—社区—群众自上而下的连贯体系,使社区文化工作有序、规范的开展。在社区文化队伍的培育上要坚持三个原则:重点扶持、以点带面、保护文化遗产。

  再次,要根据社区自身特色,打造社区文化特色品牌。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社区应该深入挖掘、整合社区固有的文化资源,并在分析自身文化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开展以自身文化特色为主、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的文化特色是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反映了社区成员共同的价值目标和文化喜好。根据社区自身特色建设社区文化,可以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升社区居民自身的文化素养、需求和对社区文化的认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因此,打造社区文化特色品牌应该从自己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成员的文化价值取向等实际情况出发,形成有自身特色、个性的社区文化特色品牌。

  打造社区文化特色品牌要坚持四高原则:站位高,标准高,人气高,软硬件协同性高。

  最后,要加强创新,开创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新局面。

  加强活动理念创新。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现代化社区精神。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社区精神的存在,是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生活中形成的共同价值。社区文化建设要以社区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社区文化建设应立足社区实际,满足社区全体居民共同需求,达到共同目标,得到共同提升,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

  加强活动载体创新。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发挥自身具有的传承、导向、整合、规范、娱乐、教育、沟通、发展等功能,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将文化活动的内容扩展至文体、科普、环保等各个领域来进行社区文化的共建共享。

  加强活动平台创新。网络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社区文化建设应充分重视互联网媒介,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通过社区网络平台聚集人气、增进共识。利用网络,采用线上、线下同时宣传的模式,让社区居民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社区在何时何地举行何种内容的社区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

  加强活动方法创新。社区居民年龄段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因此,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也不尽相同,但创新性的文化活动内容是不同参与主体的共同需求。通过深入走访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在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与文化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自身传统文化的魅力,挖掘社区历史文化传统,嫁接现代时尚文化,运用形色各异的创新方法,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凝聚社区精神,促进社区认同。

  加强活动方式创新。不再限制社区文化活动的方式,构建政府指导、社区团体举办、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区活动方式。根据社区自身实际,选择社区文化活动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又可以避免文化活动场所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作者系民盟成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金 锋 责任编辑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