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7-09 > 提案 Proposal

加强学龄前残疾儿童融合教育

吴文彦

时间:2017-09-22   来源:2017年第9期

  2016年,北京有1400名3到6岁学龄前残疾儿童,只有18.7%在园接受学前教育,有28%在特殊教育机构。743名没有入园的孩子中,717名有学前教育需求。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相比正常儿童有较大差距,让更多的残障儿童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接受正规全面的学前教育,为将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奠定基础,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广大家长的呼声。

  融合教育要求残障儿童全部时间都在普通班级学习和接受相关支持与服务,它是普通教育的革新,其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思想是让每一个孩子从中受益。它将身心障碍的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生活,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教支持和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强调的是身心障碍儿童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近十年来北京有一些幼儿园已经开始了残疾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实践证明,大部分残障儿童通过一段时间的融合教育后,可以顺利进入普通小学完成学业。而参加融合教育实践的幼儿园中也没有家长反对自己的孩子与残障儿童一起。

  为了更好保障学龄前儿童融合教育,我建议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出台政策,从师资培养、环境设施配置、资金支持、经验推广、典型宣传等方面,培育扶持融合幼儿园的发展建设。

  其次,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建立由普教教师、资源教师、康复教师组成的团队,帮助残障儿童向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流动。采用融合型的培训方式,培养懂特教、懂学前、懂融合教育的融合型师资团队。

  第三,打通康复机构和教育机构,建立康复机构和融合教育机构对接模式。幼儿园每个班都配有一个班长老师、一个助教老师和一个保育老师,每个年龄段的平行班配一位资源教师,形成资源部。康复机构可以成为幼儿园的康复基地或协助幼儿园建立康复教室。遵循普通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育保育要求,对在班的残障儿童进行课程调整后和普通幼儿一样看待、一样要求。康复教师遵循着个别化教学的原则,为残障儿童进行个别化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IEP个别化教育计划,召开IEP会议,在家长、康复教师、资源教师、班级教师之间达成一致。每位残障儿童依据自己的发展差异,形成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个别化课程,每天的生活学习穿梭于普通教室和康复教室之间,由不同部门的教师协同配合,共同承担着课程目标达成的责任。

  第四,建立同伴教育队伍。普通儿童可以成为残障儿童的协助者,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适当技能的教导和提示者、人际关系的调节者以及行为表现的监控和回馈者,建立同伴关系,借此增进他们的社会技能和恰当行为。营造一个学会赞扬和欣赏个别差异的环境,协助普通儿童了解残障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减少普通儿童的恐惧和排斥感,从而增加普通儿童对残障儿童的理解和欣赏。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 吴文彦  责任编辑 郭隆 实习编辑 秦焕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