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7-09 > 风采·回眸 Figure

凝心聚力助发展 继往开来谱新篇

北京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

时间:2017-09-22   来源:2017年第9期

  过去的五年,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在市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专委会基础作用,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提高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能力,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热点,扩面提质,为破解发展难题建诤言,为改善民生福祉献良策,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五年来,城建环保委围绕39项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43份,编写《诤友》信息114篇,所提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促成了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为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首先要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主动和天津市、河北省沟通联系,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建言献策。

  2015年,就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和交通一体化,提出了“合作治理,扩大生态容量、提升环境质量;先行先试,加强京津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统一法规标准,提升区域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等意见建议。市政协副主席赵文芝在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作了题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设》的主旨发言,提出要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构筑“一小时通勤圈”,已经明确写入中共北京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需妥善解决好三个问题》《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先行应加强战略引导》《联手推进京张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京北生态屏障》等6篇《诤友》,分别被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刊物采用。《人民政协报》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共守一片‘蓝天’”为题,整版报道了调研过程和调研成果。

  2017年,就“京津冀水资源协同保护”议题开展调研,形成了《关于京津冀协同保护水资源的调研报告》,市政协副主席李长友在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作了题为《联防联建,协同保护,共建京津冀美丽水生态》的主旨发言,提出京津冀三地保护水资源,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八个共同”,即共同凝聚水生态治理工作思路、共同描绘水生态治理工作愿景、共同编制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共同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共同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建立流域管理体制、共同打造科技协同框架、共同创新信息共享体系等,这些意见建议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在三地形成广泛共识。

  聚焦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大事

  十二届市政协以来,城建环保委一直高度关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委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2014年、2015年分两个阶段,就《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修编开展调研。2014年形成了5份专项报告,提出了“增强《总体规划》实施的权威性和法定约束力,规范实施评估机制,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构建京津冀协同的产业分工合作机制,推进京津冀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等62条意见。2015年,在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为服务好市政协第一次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共召开各类座谈会57次,共1528人次参加。参加活动的市政协委员共609人,其中常委138人,共收集各种意见建议1732条,经归纳整理,形成了“建立人口调控机制,有效管控城市人口;有效管控城乡建设用地,寻找城乡结合部整治的突破口;建立有效机制,实现目标统一下的‘多规合一’”等10个方面90条意见建议。

  2017年,市政协高度重视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市政协主席吉林亲自动员部署,成立联合调研组,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又进一步提出了“挖掘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的深刻内涵、更加鲜明地体现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一步明确城市副中心‘三个示范区’战略定位、加强城市整体生态系统规划、强化规划实施法治保障、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等8个方面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被充分吸纳进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议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中。

  聚焦“大城市病”治理攻坚

  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等重大问题,2016年,城建环保委组织开展系列专题调研和协商工作,共组织各类活动30余次,参加人数650人次,形成了《关于加强城市管理 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强化规划龙头作用,提升首都规划管理水平;加快转变建设方式,提升首都城市形象;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首都现代化管理水平;严格落实依法治市,提升法治支撑和保障作用;创新多元参与模式,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7个方面26条意见建议。同时,还形成了《关于加强城市管理 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意见建议》,以市政协党组名义上报市委市政府。在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中,充分吸收采纳了市政协的意见建议。

  围绕“大城市病”治理积极建言献策。2013年、2014年、2017年,城建环保委分别围绕水环境治理、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明确提出了要树立“量水发展、减负发展”的理念,“分阶段进行水质目标管理,一河一策;实现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等意见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采纳。比如,2016年,城建环保委在“城市副中心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工作”专项民主监督调研时,建议北京市全面实行“河长制”,这一建议得到高度重视并被市政府采纳。2017年7月,《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工作方案》出台,在全市全面推进河长制。《关于北京市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调研报告》获得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调查研究成果一等奖。

  连续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积极开展调研、协商和监督。2013年,城建环保委在《关于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调研报告》中提出,“京津冀地区虽然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污染源重点不同,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要从协调机制、法律、规划、标准体系、环境监测及预警、科技研发、资金支持、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为此,市领导张工同志两次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到市政协征求意见。政协委员的积极呼吁,促进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预警机制等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2014年,城建环保委就疏解非首都功能进行调研,建议要按照“健身瘦体、积极有为”的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两种机制的作用,加快清退疏解“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的一般性产业,要以环首都周边城市为重点,着重疏解“聚人多、占地多”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五年来,城建环保委还就推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缓解交通拥堵与减少机动车污染、加快新城建设政策机制问题、建筑垃圾管理、重点领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这些调研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

  探索民主监督新实践

  2013年8月,经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城市管理民主监督组正式成立。五年来,城市管理民主监督组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市容环境整治、垃圾处理、地下空间整治、架空线入地等关系首都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形成监督报告16份,逐渐营造了“敢监督、会监督、善监督、真监督”的氛围,为政府部门推进有关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为丰富监督内容,增强监督实效,转化民主监督成果,民主监督组还进行了跟踪式监督调研。

  在专项监督的基础上,城市管理民主监督组还加强了民主监督理论的学习和探讨,召开了“关于新形势下提高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实效性”研讨会,深入研究政协民主监督理论。

  创新协商议政新形式

  探索建立对口协商机制,做到与政府部门目标同向、工作合拍,帮助政府部门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开展。五年来,城建环保委应市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先后通过召开座谈会、参加会议、网络意见征询、书面反馈等方式,参与了《北京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草案送审稿)》《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跨区县界水体断面生态补偿办法(试行)》等17个条例方案意见征询活动。同时,组织委员参加水价调整、公共交通票价改革等听证会,参加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专题座谈会、交通工作“两会”委员座谈会、市规土委“科学规划,提高效率”专题座谈会等,与政府部门加强对口协商,实现“协商于决策之前”。

  组织参与立法协商。2014年,城建环保委组织开展了《北京市城镇住房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协商工作。广泛征求全体委员的意见,共收到委员、相关党派和专家意见建议387条,归纳整理后形成建议内容227条,为《条例》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提供了参考。此外,还参与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修改建议稿)》等5个条例办法的立法协商工作。

  积极开展界别协商。组建专委会界别小组,加强界别建设。一方面,以界别组织形式参与立法协商、考察视察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界别活动,形成界别提案。2014年,城建环保委组织经济界二组委员就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管理进行调研,听取情况通报,并赴朝阳区、平谷区实地考察,与政府部门、开发商、物业公司等相关单位进行座谈,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提案》。

  做好提案办理协商。五年来,城建环保委先后督促办理主席重点督办提案5件,涉及取缔北京周边农村燃煤、加强机动车停车管理、加强副中心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督办委员会重点提案6件,涉及加强电动(燃油)自行车和三轮车管理、新机场建设、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围绕《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提案》开展提案办理协商,提出“加强源头管理、加强与国家政策标准的对接、尽快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加强联合执法”等意见建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助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把握政协工作新要求

  围绕中心要求“合”。比如,关于总体规划修改的协商议政工作,由于课题契合政府当时的重点工作,启动又先于政府有关部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并得到了充分重视和肯定,调研成果被大量采纳和吸收,政协的调查研究与政府的重点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调查研究要求“精”。城建环保委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坚持“不调研不协商,不调研不监督,不调研不议政”。一方面,深入调研,把问题研究透,做到点面结合,有数据有分析;另一方面,创新方式,扩大调研参与面。工作中,既注重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又注重发挥委员联系的专家学者和科研单位的“外脑”和“智库”作用。在开展课题调研时,委员会不仅与市、区两级政府部门、民主党派、专家学者沟通意见,还深入到基层,与街道、乡镇、居委会等工作在一线的同志们座谈,摸清问题,了解情况。

  民主协商要求“新”。积极参与政协创新协商议政工作,为市政协第一次议政性常委会和第一次议政性主席会议的召开,大胆探索创新,深入调查研究,分别形成了议政性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工作规范和流程。整合资源建立“专家智囊库”,涉及环保、规划、交通、房地产、园林绿化等9个方面,形成了专业结构优化,研究能力互补的调研队伍。

  信息反映要求“实”。一方面,注重多渠道收集、归纳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收集和反映带有界别性、普遍性、倾向性的情况,及时把基层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诤友》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另一方面,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对调研报告的追踪问效,促进相关意见和建议的落实。五年来,城建环保委报送《诤友》信息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名列前茅,每年都受到表彰,2016年在市政协信息工作会议上,作为优秀信息先进单位作了交流发言。

  五年来,城建环保委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一路上,出谋划策的热情从未减弱;一路上,建言献策的声音从未降低;一路上,履职尽责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五年,城建环保委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总结成功经验,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积极履职尽职,为推动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市政协工作创新实践谱写新的篇章。

  (北京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 责任编辑 任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