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7-08 > 提案 Proposal

进科普网站建设

颜丹平

时间:2017-08-16   来源:2017年08期

  十二五以来,北京科普信息化发展迅速,呈快速发展趋势,一大批深受公众喜爱的科普网站、数字科技馆、数字展览、科普微信、微博、APP等纷纷涌现,其内容质量、交互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由科协、全国学会、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和门户网站、企业、社会机构等组成的横向科普网站体系,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科普网站群,在科普信息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本市科普网站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移动科普应用滞后。不仅缺少统一的科普数据中心,各科普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和标准也不一致,难以实现统一管理和高度分享。其次,科普网站建设水平不均衡,科普资源孤岛现象突出,缺乏有效统筹协调。很多网站规模偏小,缺乏品牌化、规模化、旗舰型的网站。第三,原创性科普内容较少。网站内容相对陈旧,原创性内容严重不足,雷同单一,缺乏吸引力,不能引起公众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第四,对用户缺乏细分,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用户群体不清晰,网站定位不明确,网站采用普适性设计,内容组织的对象性不强。第五,本市科普网站以科技发展动态、一般性科学知识的介绍为主,欠缺系统、深入的专题分析。缺乏利用多种先进技术,创造交互、参与、动态的科普形式,用户互动模式亟待创新。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特提出一些建议。第一,统筹协调,系统地进行科普信息化建设。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新媒体技术,构建北京科普网站群。此外,要通过适当手段打造精品科普网站,提升科学传播整体形象。建设全媒体科普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整合科普网站的内容资源,通过网络交互的传播方式解读社会关切的热点、展示科普工作新动态。同时建立数据资源中心,汇聚机构内外和科普信息化资源数据,为科普机构开展科普信息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第二,推动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移动科普应用系统建设。努力提高科协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水平,积极发展移动网络科普。应采用多种云模式,构建安全稳定、可扩展、可靠的北京科普云,全面支撑科普网站,为公众和各级科普机构提供各类云服务。

  第三,增加投入,鼓励科普原创。推动建立科普创作基金,推动建设“开源、众创、分享”的科普内容创作机制,全市甚至全国联动、优势互补共建科普内容。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鼓励电影、动漫、科幻等形式的科普文艺作品创作。

  第四,重体验,丰富形式,强调个性化服务和内容。围绕特色内容、重点领域,完善网站在线查询功能、在线咨询、反馈机制、互动解答、线上辅导等在线服务功能,并对访问咨询意见反馈等及时进行整理汇总,不断提高网上在线服务水平。以公众需求为核心,重视科普网站用户体验,力求表现形式多样化。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构造研究室主任 颜丹平  责任编辑 郭隆 实习编辑 秦焕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