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7-07 > 聚焦 Spotlight

文化带建设要客观科学深入

王 岗

时间:2017-07-21   来源:2017-07

  对于三个文化带建设我的思考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三个文化带的空间范围必须要加以客观界定,第二个方面是对相关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三个方面是对一些历史文化区域的用词用语要科学准确。

  今天的北京政区范围,在北京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几乎是最小的。因此,用我们现在的政区范围来界定三个文化带的范围是不合适的。从对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经验来看,对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问题加以研究,必须以当时的历史政区为依据,才能够深入、客观地拿出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

  以长城文化带为例,在历史上许多人都曾加以研究。如辽、宋、金时期,人们认为拱卫燕京的长城,其军事功能的范围包括“五关”,即东起山海关,西至紫荆关,中间包括居庸关、松亭关(俗称倒马关)和古北口。这个范围是一个整体的防御体系,只要其中一个关口失守,整个长城的防御体系就都会遭到破坏。到了明代,这个范围进一步加以扩展,向北一直到宣化、向西一直到大同,形成一个更加严密的防御体系。因此,在研究北京长城文化带时,仅限于北京政区的范围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进行深入研究,拿出令人信服的科研成果。又如运河文化带的研究,在历史上应该从隋代开始,是隋炀帝开凿永济渠,才奠定了北京作为全国首都的基础。而元代京杭大运河和通惠河的开凿,则是对永济渠的延伸和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北京运河文化带的空间界定,仅限在北京政区内(从昌平白浮泉到通州),显然是不科学的。这条大运河的北段,从北京穿过河北和天津的一部分,是一个完整的水系,至少是从北京积水潭到天津直沽镇。结合这个完整的水系,有一整套人工的管理体系,包括运输、仓储、出纳、防卫,等等,也就是北京运河文化带的体系。如果我们把河北、天津切掉,这个文化带的研究就不够科学严谨。如果要搞好北京三个文化带的研究,一定要把文化带的空间范围加以拓展,至少把河北、天津的相关部分空间纳入到北京三个文化带里面来。

  在北京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通州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因为漕运功能的发挥。而当人们特别关注漕运问题时,对于其他历史文化的因素就往往容易被忽略,由此而产生一些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通州视察时指出,通州的历史文化是十分丰富的,这是我们研究通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指导意见。

  除了漕运文化之外,通州还有几项历史文化内容是不容忽略的。其一,重要军事文化特色。在北京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通州一直是北京的东大门,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在金元之际,成吉思汗三次大规模进攻金中都,第三次就是先攻占通州,再攻占中都城。在元明之际,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大将徐达北伐元大都,徐达率大明军沿大运河北上,先攻占通州,再攻占大都城。到了近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清军也是在通州八里桥进行顽强阻击,战败后北京失陷。因此,历史上的通州,有着浓重的军事文化特色。其二,重要的皇家园林特色。早在辽金以前,通州的南部就存在着方圆数百里的大片湿地,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候鸟南来北往的栖息地。从辽代开始,契丹帝王就把这里作为春季狩猎的重要场所,往往用狩猎到的第一只天鹅祭祀祖先,称为“头鹅”,并在这里设置有阴县。到了元代建造大都城后,蒙古帝王也把这里作为重要的狩猎场所,修建有规模较大的柳林行宫,成为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并且把阴县提升为州。此外,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通州历史上至少在北魏之前是有长城遗迹的,因此,通州也应该被列入长城文化带的范围之内。通州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大批外国使节前往北京,都要经过这里,留下大量诗文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进程,有些外国使节死后还被埋葬在这里。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对通州历史文化进一步深入地、全面地加以研究。

  就第三个问题而言,对北京历史文化的宣传用词一定要准确、到位。所谓准确,就是要给人明确的认识。所谓到位,就是要有应有的高度。例如,目前人们对二环路以里的北京城区用的一个词“北京旧城”就很不准确,很不到位。旧城是相对新城而言,例如金中都旧城与元大都新城,是两个不同空间。而北京旧城是和新城建设在一起的,新的和旧的是在同一个空间,无法区分新旧。

  其次,“旧城”对北京二环路以内的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没有准确的概念界定,而“旧”又往往与破旧、残旧等贬义词连用,直接降低了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价值,必须加以停用。建议:把这片区域改称“北京历史文化核心区”,从而准确定位这片区域的珍贵历史文化价值,以便引起相关领导和广大北京市居民的重视,更好地保护这片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存。

  再次,从三个文化带与北京历史文化核心区的关系来看,核心区是本,三个文化带是末;核心区是源,三个文化带是流。如果没有元大都城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就不会有京杭大运河及通惠河;如果没有明北京城作为都城,也就不会有大规模长城的修筑和明十三陵的建造;如果没有清北京城作为都城,也就不会有西山的三山五园建设。这种本末、源流关系是北京历史文化中的核心关系,希望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不要只重末而不重本,只追流而忘记源。应该本末并重,源流同举,才能够真正把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好、弘扬好。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 王 岗 责任编辑 崔晨 实习编辑 秦焕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