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6-10副刊 > 孙中山·思想

孙中山的国际视野与近代中国的转型

汪朝光

时间:2018-04-20   来源:2016年10期副刊

  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他认识到,“恢复了我们固有的道德、知识和能力,在今日之世,仍未能进中国于世界一等的地位……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

  孙中山具有超出当时一般人的国际视野,主张学习外国的长处,但他并不盲目迷信外国的一切,而是充满了民族的自信。他说:“我们要学外国,是要迎头赶上去,不要向后跟着他。譬如学科学,迎头赶上去,便可以减少两百多年的光阴……现在我们知道了跟上世界的潮流,去学外国之所长,必可以学得比外国还要好,所谓‘后来者居上’,从前虽然是退后了几百年,但是现在只要几年便可以赶上”,使“中国便可以恢复到头一个地位”。

  孙中山的奋斗道路,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奋斗道路的缩影。20世纪的中国,已经无可挽回地卷入了全球化、国际化、世界化的潮流,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尽量消解全球化、国际化、世界化中对中国的不利因素,保持民族的独立自尊,但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自外于世界,不能游离于全球化、国际化、世界化的潮流之外。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融入世界、向世界开放的重要性,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当年孙中山所具有的国际化视野的可贵。

  孙中山先生当年曾经衷心期待,中国“人心自结,民力自固。如是,以我四万万众优秀文明之民族,而握有世界最良美之土地,最博大之富源,若一心一德,以图富强,吾决十年之后,必能驾欧美而上之也” 。他的期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中得以实现或正在实现。当我们回望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更多地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孙中山及其所处的时代,我们方能鉴古知今,更好地理解当下中国和当下世界,更多地从孙中山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有益的成功经验与宝贵的失败教训,从而以史为鉴,进一步推动当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伟大理想而努力奋斗!(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 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