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6-10 > 谈往 History

真实记录大渡河17勇士的《战士》报

王惠平

时间:2018-04-17   来源:2016年10期

  经历战争年代的战火洗礼,能够流传至今的文物是很少的,而跨越千山万水、红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报纸更是凤毛麟角。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笔者在军事博物馆的展览中,见到了一份1935年5月30日(原报日期有误)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政治部出版的第186期《战士》报。这份在长征途中编辑出版的珍贵报纸,在“用我们铁的红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勇猛精神,扫平一切当前敌人!”的大字标题下,刊登了《大渡河沿岸胜利的总结》和《“牲”部(即红1团)强渡大渡河的十七个英雄》,他们是:第二连连长熊上林,第二排排长罗会明,第三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战斗员张桂成、萧汗尧、王华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第四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斗员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通过大凉山彝民区后,当晚冒雨兼程北进。先遣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官兵,心里默念着“不怕打、不怕走、不怕饿、不怕累”的战斗口号,经过160多里的急行军,抢先赶到大渡河南岸安顺场。守敌以为红军远在几百里路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毫无戒备,酒足饭饱后还在拉胡琴唱戏、打麻将。红1团官兵不顾长途行军的疲劳,连夜冒雨突袭,歼灭敌人两个连,搜缴了仅有的一条小木船。

  安顺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从南京出走后,于1863年春被清军逼到这里。本来太平军已有1万多部队渡过大渡河,但因王妃生了王子,要大庆大贺,石达开命令已过河的部队又渡了回来,致使对岸被清军占领。这时恰好河水猛涨,4万太平军被清军围困20多天,内无粮草,外无援军,进退失据,最终全军覆灭。几天几夜里,大渡河水被鲜血染红了,石达开的妻妾儿女和将领都在大渡河边自尽,翼王本人被押到成都凌迟处死。

  72年后,长途跋涉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处境同样危险。蒋介石喜形于色,向部下吹嘘道:“后有金沙江,前有大渡河,几十万大军左右堵击,共军有翅也难飞过!”他派飞机到安顺场上空散发传单,狂妄叫嚣要“叫朱毛做石达开第二!”

  毛泽东镇定自若,对渡河战斗十分重视,特地派总参谋长刘伯承与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亲临前线直接指挥,红1团担负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战斗任务。听说要强渡大渡河,全团官兵摩拳擦掌,情绪高昂,但红军仅有一条小木船,只能先组成精干的渡河突击队。动员会还没开完,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这下可使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犯难了,经认真研究,决定从红2连中挑选16名身强力壮、富有战斗经验的官兵组成。当被选中的官兵精神抖擞、威武出列在全团面前时,突然,“哇”的一声,一位新战士从落选的队伍中冲了出来。他一边哭,一边嚷道:“我也去!我一定要去!”大家仔细一看,原来是2连的通信员陈万清。眼前的场面太感人了,多好的战士啊!杨团长点头表示同意。陈万清破涕为笑,飞似的跑到渡河突击队里。17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威风凛凛,每人手持一支冲锋枪,腰里别着一把驳壳枪、五六个手榴弹,后背还斜插系着红布的大刀和渡河工具。

  大渡河是岷江上的最大支流。红军到来时,正值上游冰雪溶化,河水暴涨。此时的安顺场渡口河宽300米,水深20米,流速每秒4米,河中暗礁密布,急流撞击上去,溅起冲天白浪。河底乱石嵯峨,形成无数漩涡,俗称竹筒水,能让鹅毛沉底,即便是水性极好的人也难于泅渡。当地人如要过河,须将船先牵拉到上游两里许,放船后,由经验丰富的艄公掌舵,10余名船工篙橹齐施,与流速形成合力,使船体沿着一条斜线前进,才能渡到对岸。

  5月25日清晨,安顺场渡口雨过天晴,瓦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两岸都是连绵的群山,被雨水冲洗过的悬崖峭壁显得格外挺拔、高大。红1团官兵早早潜进了渡口的南岸阵地。透过望远镜可以看到,对岸是几十米高的峭壁,只有一道仿佛被巨斧劈开的豁口,渡口向上有一条用石块砌成的很陡的台阶,约有40多级,这是上山的唯一通道。台阶顶端筑有敌人的4个碉堡,碉堡上布满了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台阶和河面。碉堡周围是用黝黑岩石筑成的散兵壕。

  上午9时许,只听杨团长一声令下,小木船载着突击队员悄悄向对岸划去。敌人发现后急忙用机枪和炮火封锁河面,红军神炮手赵章成用早已瞄准好的八二迫击炮对准敌人的碉堡“通通”就是两下,其中一个碉堡立刻飞向了半空。小木船在汹涌波涛中颠簸前进,敌人疯狂的子弹打在小船四周溅起浪花。突然,一发炮弹落在船边,掀起一个巨浪,打得小船剧烈地晃荡起来。与此同时,敌人一梭子机枪子弹扫射到船上,有位红军战士中弹捂住手臂,鲜血瞬间染红了衣袖。接着又见小船失去了控制,向下游滑出几十米,只听“啪”的一声,小船一下子撞上了一块大礁石。南岸的战友们心急如焚。还好,小船只是打了几个旋,船上的人同时用手使劲撑着礁石,小船旁边喷起白浪。要是再往下滑,滑到礁石下游的漩涡中,非翻船不可!千钧一发之际,从船上跳下几位船工,他们站在湍急的水流里,用背拼命顶着船,船上的人也尽力用竹篙撑着礁石,经过大家的奋力拼搏,小船终于又破浪前进了。过了中流,小船进入了对岸悬崖的死角,渐渐地,离岸边越来越近了。在离岸边只有五六米的地方。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下子站了起来,准备蹚水上岸。突然,岸上碉堡后冲出200多敌人,他们蜂拥扑向红军,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岸边。南岸担负掩护任务的红军18把军号一齐吹响,6挺重机枪、20多挺轻机枪以及步枪向敌人猛烈射击,3门迫击炮的炮弹不停地在敌群中和碉堡上开花。突击队勇士趁势飞一般地冲上岸去,一排手榴弹,一阵冲锋枪,打得敌人血肉横飞,抱头鼠窜,红军乘胜冲进了冒着硝烟的敌人碉堡,占领了滩头工事。山上的敌人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丧心病狂地组织多次反扑,企图在红军立足未稳之际,把红军赶下河去。此时,南岸红军的炮弹、子弹雨点般飞向敌人,一船又一船红军被陆续运往对岸,与突击队汇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把号称“双枪将”(即步枪、烟枪)的国民党川军杀得溃不成军,拼命往北边山后逃窜。红军终于完全控制了渡口。

  强渡大渡河的成功,为中央红军挥师北上打开了岷江上的第一个缺口,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凭借大渡河天险扼杀红军的美梦。毛泽东等中央军委领导十分高兴,特地发来贺电,嘉奖红1团全体官兵。红1军团还特地制作了奖励17位勇士和神炮手赵章成的“列宁服”。强渡大渡河勇士的名字,被永久镌刻在红军长征胜利的光辉史册中。(作者单位:海军出版社 责任编辑 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