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5-09 > 视点 Focus

抗战“活关公” ——记张自忠将军与自忠小学

苏 峰

时间:2015-09-20   来源:2015年第7期 责任编辑 郭隆

 作者系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副处长

张自忠是家喻户晓的抗日民族英雄,也是二战期间同盟国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他牺牲在湖北襄樊十里长山,埋葬在重庆北碚梅花山。即使70多年过去了,回顾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前后的诸多历史细节,他率部多次痛击日寇的骄人战绩、“武官不惜死”的军人武德、尽忠爱国的牺牲精神,至今仍令人感动。位于北京西城区府右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自忠小学则培养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成为张自忠将军爱国牺牲精神的另一种传承和存在。

  多次痛击日军的“活关公”
在殉国前,张自忠已多次取得对日作战的骄人战绩。1938年3月的两次临沂战役是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打的第一仗,胜利来之不易。 
第一次临沂战役中,张自忠率部一昼夜强行军180公里驰援鲁南军事要地临沂。14日凌晨,张自忠指挥全军暗渡沂水,向日寇精锐第5师团右侧背发起攻击。日本被迫放弃正面攻城,转而对张部五十九军作战。双方展开混战,短兵相接,几度形成白刃战。战至16日,战区认为五十九军伤亡过重,建议撤退。但张自忠坚持作战,他说:“我军伤亡很大,敌人伤亡也大。敌我双方都在苦撑,战争的胜利,决定于谁能坚持最后五分钟。既然同敌人干上了,我们就要用精神和血肉拼命干一场,不打败敌人誓不罢休!”16日夜10时,五十九军发起空前猛烈攻击,拼杀至17日凌晨4时,攻克日军全部主阵地。同日,守军庞炳勋率第四十军抓住有利战机,率部猛袭日军侧背。18日张、庞两军从东南西三面夹击日军,经过昼夜血战,精锐第5师团终被击溃。张、庞两军共歼敌4000余人,张部消灭了3000多人,其中包括日军大佐、中佐和大队长各一名。五十九军也伤亡惨重,成建制战死的有一个营、三个连。 
3月22日,五十九军奉令到达费县县城。板垣征四郎听闻张自忠部他调,又向临沂发起第二次进攻。庞炳勋孤军应战,被迫退守临沂以东,并频频发出求援急电。23日晚,五十九军不顾往返辛劳,奉命又以强行军回返临沂。30日发动反攻,致使板垣征四郎丢弃其大衣和手杖,落荒逃命。第二次临沂战役胜利结束。两次血战,五十九军伤亡惨重,仅连长就伤亡上百名。张自忠与庞炳勋两次打退号称日寇“铁军”的板垣师团,歼敌5000余人的两次临沂战役成为台儿庄会战的另一个主战场,彻底粉碎了板恒、肌谷两师团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致使肌谷师团孤军深入,后被李宗仁部队围歼,从而取得台儿庄大捷。
1938年10月,张自忠由第五十九军军长升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后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38年11月到1939年4月初,张自忠指挥所部接连在鄂北进行了4次中小规模的战役,歼敌不下4000人。其中二月的京山之役战绩尤佳。1939年5月2日,国民政府授予张自忠上将军衔。
1939年5月,随枣会战开始,张自忠率部取得“鄂北大捷”。12月,又率右翼兵团歼敌4500余人,取得“襄东大捷”。此后,张自忠受到日军尊敬,被他们冠以“现代关公”和“活关公”的称号。中国老百姓也美称他为“活关公”。

  壮烈殉国
1940年5月1日,枣宜会战打响。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五十九军各师、团主官: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5月7日拂晓前,张自忠率部奔赴河东战场,这是继1939年“四月攻势”、随枣会战和冬季攻势之后,张自忠第四次过河督战。15日拂晓,张自忠仅率2000余人截击日军。张自忠原计划对日军形成反包围,他在里面,他的主力部队38师、180师在外边再包一层,从而打一个歼灭战。
16日,援军没来,而日军援军5000余人赶到,包围了张自忠。敌我双方多次厮杀,血肉横飞。张自忠身边仅余不到千人。官兵视死如归,与日军展开白刃战,附近山头得而复失多次。由于兵力过于悬殊,张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以飞机大炮将南瓜店轰成一片火海。这时西渡汉水,或东撤大洪山,均可脱离险境。部下多次劝张自忠退走,均遭到坚决拒绝,中午时,张自忠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战至下午2时,张自忠部只剩数百官兵,手枪营士兵一面冲上去抵挡日军,一面高喊:“总司令快走!总司令快走!”不料,喊声引起日军的注意,日军更加紧了围攻。
战至下午4时,部队伤亡殆尽,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卧倒在地仍坚持浴血奋战。1940年5 月16日下午4 时,一代抗日名将张自忠身中6创、壮烈殉国。
湖北省宜昌市档案馆收藏了一本侵华日军战地记录《23联队史》,作者是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军团39师231联队原队长浦银次郎,投降时任宜昌警备司令官、陆军少将,战后被远东国际法庭判处无期徒刑。《231联队史》记载了张自忠战死疆场的悲壮一幕:“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敌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军曹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有人曾说,张自忠此次东渡作战,一改往日简朴作风,不再穿下级军官的土布军装,而是穿上了黄呢军装。但据日军战地记录,张自忠将军牺牲时穿的是便服,他的荷包里揣着国民政府颁发的伤残证,还有一支刻着“张自忠”的金笔,从而认定是张自忠。

  举国哀悼亲人悲痛 
国民政府得知张自忠殉国后,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与日军激战后,18日上午,张自忠遗骸运抵三十三集团军总部,将士痛哭相迎。副总司令冯治安含泪查看将军伤势并重新收殓遗体,后率众举行庄重的祭奠仪式。
此后将军遗体由陆路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事先并未公布。消息一经传出,宜昌民众不期前来祭悼者逾数万人。28日晨,灵柩运至重庆,蒋介石、冯玉祥等军政要员肃立码头迎灵。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当天下午,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和各界群众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随后,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雨台山为张自忠举行下葬仪式。蒋介石题词“勋烈常昭”,李宗仁题词“英风不泯”,冯玉祥题词“荩忱不死”。8月,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词。 
张自忠在5月7日赴河东战场的前一天,也就是6日晚,亲笔给冯治安留下临阵遗嘱:“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被交托给冯治安的张自忠家人中,女儿张廉云、侄女张廉瑜此时还在上海等待去湖北前线探望张自忠。当时上海《申报》刊登了一条张自忠阵亡的简要消息。张廉云当时年仅17岁,认为一定是父亲又打了胜仗,日本造谣说他阵亡。此后,消息证实。全家人悲痛不已。两个月后,病重的张自忠夫人李敏慧逝世。这年冬天,张将军胞弟张自明带着张廉云秘密从上海辗转到达重庆北碚雨台山拜祭张将军。
国民政府在抚恤方面“从优议恤”。主管家务的张自明向家人提出,政府颁发的抚恤金后人决不能作为生活使用。将抚恤金和家中分出来的部分财产作为纪念基金,为将军做纪念事宜。冯玉祥曾建议征集资料,日本投降后,资料被编为两本书《张上将自忠纪念集》和《张上将自忠画传》。
1944年,在冯玉祥的帮助下,张廉云从陕西武功县的西北农学院转到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继续念书。每周日不上课时,张廉云便步行几里至梅花山张自忠墓园。
张自忠将军牺牲在1940年,5年后抗战终于胜利。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这一天,张廉云正坐车去往成都探望大哥张廉珍一家,半路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非常激动,流着热泪,在心中默默喊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我们胜利了!”

  自忠小学迎来新中国
1946年暑假,已是共产党员的张廉云回到离别9年的家——府右街椅子胡同4号。张自忠一家曾于1935年初至1937年7月住在此处。
张廉云带着对父亲的思念,带着青年人的一腔报国热情,同堂姐廉瑜商量,用父亲的纪念基金办些实事。经过多方打探、争取和请教,1947年暑假,在刘清扬的推荐下,张廉云邀请教育经验丰富的共产党员齐淑容(女)创办自忠小学。1948年2月,自忠小学在东四五条34号院正式开学。学校开办不久便声誉鹊起。但是,学校局限在东四五条的小院里,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张廉云则找人商量,想拿出椅子胡同4号的院子办学校。张自忠牺牲后,椅子胡同4号院属在张廉云的名下。在征得叔叔张自明、哥哥张廉珍的同意后,1948年暑期,自忠小学迁至椅子胡同4号院张自忠故居。校园扩大后,经过一番修整,学校增开初中班,校名改为“自忠学校”。刚从复旦大学毕业的张廉云也来此工作。
北平解放前夕,自忠小学成了北平地下党的工作“据点”。1949年1月中旬,中共在自忠学校设立了迎接北平解放委员会。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从朝阳门进城后,来自忠学校听取汇报、布置工作,欢迎解放军入城的口号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薛成业是城工部中小学教员工作委员会书记,更是以自忠小学为据点,召开会议,进行联络,为迎接和平解放和接管中小学校,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这里还接转、散发出去许多我党印制的入城及接管的布告文件等。自忠学校成了党组织的一个重要而安全的堡垒、据点和周转站。
北平和平解放后,张廉云成为校长。1950年1月,自忠小学与北京小学合并,北京小学为总校,自忠小学命名为北京小学分校。从1950到1988年,自忠小学曾先后更名为北京小学分校、府右街小学、椅子胡同小学、丰盛胡同学校第三部(小学部)、光明小学,最后又重新恢复为自忠小学。
张自忠将军牺牲在1940年,自忠小学则延续到了今天,见证着国家的复兴。2008年9月,张自忠将军铜像落户自忠小学。历史、现实、未来,在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中,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正如75年前冯玉祥将军所写“荩忱不死”,张自忠将永远活在国人心中,他的爱国牺牲精神也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