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3-12 > 风采 Figure

于立荣 沉醉事业心存慧

徐 飞

时间:2013-12-15   来源:2013年第12期

 于立荣,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凌盛集团董事长,十三年的创业经历,造就了她的熠熠光环。热爱生活的品质,持之以恒的精神,共同成长的理念,使她从一个成功迈向另一个成功。

  上高中的时候,于立荣最喜欢体育,是校体育队队长、长跑运动员,当时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体育老师。那个时候学校还没有建塑胶跑道,简陋的操场到处露着石子、扬着沙土。每年运动会之前,要由学生自己去修理操场,于立荣在卡车上往下卸沙土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下来,摔成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当体育老师的梦想破灭了。但是,于立荣喜欢体育,就算是当体育老师的梦想“打折”了,她决定还是要选择一个和体育、健康、教育有关系的职业。

  文化是企业“魂”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经营自己的过程,于立荣很幸运选择了她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做得有滋有味、有模有样。
2001年,二十几岁的于立荣满怀激情带着创造财富的梦想,开始创建凌盛体育工程公司,承建各种学校的体育馆、跑道、操场。于立荣说:“做这个行业首先是基于自己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与健康有关、学生素质有关的应该是有市场的。其次,当时做这个行业的人少并且水平、文化、修养、管理参差不齐。”到现在,北京凌盛集团已发展成多元化、多方位发展的公司。
企业家往往是一群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做事情是有原则的,他们不会为了利润去牺牲这些原则。于立荣刚开始做企业定位就很好,她有选择地去做,选择自己擅长的去做,选择好的合作伙伴去做。于立荣说:“很多人说搞工程就是刷墙,但我们是刷文化的墙,刷皇家的墙。刷文化的墙,无论做企业还是做人一定得有文化,企业的文化不是挣点儿钱就算了,得有品牌。刷皇家的墙是说我们的客户是有选择的,我们的客户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我们就要做绿色、节能、环保的工程。”
于立荣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就应该是“国际标准”+“魂”。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他的国际标准,和各种各样的规则,大家都在遵守,那怎么才能突出你的特色,那就是——“魂”,就是企业文化。标准是有条条框框的,而文化是无形的,是软实力。慢慢渗入顾客的心中,让行业认可。“因为我们的确在行业内做得最好,我们在装修行业里是让甲方最省心的。”
于立荣认为公司的核心文化就是一切以客户为核心,为客户解决问题。“有一次在车上,一个员工接客户的电话可能有一个小要求,员工说要请示我,挂完电话,我就问他:‘是谁在给你发工资?’员工说:‘当然是您啊!’我说不是,是客户在给你发工资,所以一定要为客户服务好。”
做总装备部远望楼宾馆游泳池工程时,马上要交工了,但游泳池水温不达标,经过测试发现是其他承包单位的工程出了问题,导致给水不热,于立荣知道后马上召开经理会议,吩咐几个经理去帮助兄弟单位尽快解决问题。两天以后,当3个经理解决完问题,胡子拉碴出现在于立荣面前时,她为自己员工的精神感动。“我们做了工程,就要让甲方满意,不管是谁的问题,导致甲方不能按期使用,那之前的工作都是白做。我的员工不会去推卸责任,都是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就是一种文化,尤其在施工企业里边,父母给我身体,客户给我饭碗,所以我一定要服务好我的客户。”
好的定位,让凌盛集团“建设装饰行业内最专业、最省心的企业、施工企业服务第一”等称号纷至沓来,也让于立荣一步步迈上更高的台阶。

  让运动成为生活方式
创业之初,于立荣特别有冲劲,为了找客户她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宾馆、酒店、度假村、大学,为了工程保质保量她亲自去每一个施工现场、到建材市场一家家摸材料,凡事都亲力亲为。“当时一年车跑了15万公里,开出租的师傅都不一定有我跑得多。”于立荣调侃地说。由于拼命工作、忙于应酬,长期下来于立荣身体开始出现不适,每天早上起床,对于她都是一个艰难、疼痛挣扎的过程。
完成了早期的积累,于立荣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不光是自己去这样做还要影响更多人也这样做,她希望为国人的健康服务。
2008年,于立荣组织了“凌盛公益健康行”活动,让公益健康讲座走向各个不同的社会领域。从中央党校的省部长班的“健康养生”到贫困边远山区的小学校的“儿童心理素质教育”, 至今已经讲了100多场,帮助3万多人提高了健康意识。例如,请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讲骨的健康,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讲中医养生,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王宁利讲中老年常见眼病的预防等,从而让大家懂得,健康应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每次听完讲座后,大家纷纷有意识地去做健康体检,有的及时地发现并且及早地对病情进行了控制和治疗,健康讲座的推广使大部分人获益良多。“我们的目标就是影响帮助一亿中国人,誓将健康公益进行到底!”于立荣豪迈地说。一件事情能持续5年不容易,后来以至于有些人搞不清于立荣到底是做什么的,在公共场合她一直宣传注重健康,大家都称她健康大使。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天天听健康讲座,于立荣也行动起来,每天从单位跑回家。“刚开始跑步是很枯燥的,我就让司机把车先开走,身上又没钱,秘书陪我在马路上走,大冬天8公里走回家。” 21天形成一个习惯,于立荣坚持了下来“浑身的器官都不疼了,慢慢地享受这个过程,现在不让我运动我都难受。”
你相信一个企业的老总两年没发过脾气没大声喊过?于立荣就是这样一位。在去印度旅游的过程中,于立荣一下子迷上了瑜伽,就带了几位印度的瑜伽老师回国。她说:“瑜伽是一门哲学,是把人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加以引导、运用和实施结合交融。真意即是从痛苦和悲伤中解脱。”于立荣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跑七公里以后练两到三个小时的瑜伽。“运动是维护生命尊严,保证生活品质的一种生活方式。”
公益书法培训、声乐培训只要是对身体健康、心态、开心有帮助的事情她都愿意去做,多去影响帮助别人。

  用爱心回报社会
“由于从小吃过很多苦,我非常想成为一个能创造财富的人,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回报社会的人。”
“听老师说之前的课桌已经使用十五年了,早该换掉了,但是学校资金紧张。新的升降桌椅不会再让我们变成驼背,这多亏凌盛集团的于阿姨。”这是平谷区洙水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我的新课桌》中写的一段话。于立荣的公司注册在平谷,她惊叹北京还有这样的地方,操场和自己小时候的一样尽是沙子石头,孩子们玩的布包露着棉花。“要在自己能吃上饭的时候,看看还有没有需要我帮助,还有没有人吃不上饭。”随后,北京凌盛集团启动了“凌盛·雨滴捐资助学爱心行动”,帮助北京一些贫困的学校改造操场、教学楼、捐赠电脑等。为此,她还担任了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第一小学的名誉校长。
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权利,只不过他们的圆梦之路比起普通人显得更坎坷。商桑,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2011级针推班的学生,从小就患有眼疾,世界在她的眼中是模糊不清的,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用双手为人们解除病痛、带来健康,把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教给那些由于家庭困难而无法接受到教育的盲人。北京凌盛集团为了帮助残障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实现梦想在北京联合大学设立的“凌盛奖学金”,商桑就是凌盛奖学金的代言人。商桑说:“正是于阿姨这样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帮助,带给我黑暗世界的指明灯,带给我生活和坚持下来的勇气和希望。”
“我们出资300万元建立十年奖学金战略,不仅想在物质上支持这些学生们,而且也想在精神上给他们更多关爱和激励,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对家庭、对父母、对老师、对学校、对社会有回报的人。”于立荣说。
凌盛爱心公益基金会,从助残、助教、养老出发,让大家有质量、有品质地生活。在于立荣的带领下凌盛集团从没停止公益的脚步,还在继续前行。她一直坚信:唯有爱心铸造的事业才能永恒,取之社会、回报社会、创造机会、共同成长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