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15 来源:2013年第7期
慈善的组织者
每次面对灾难,王琳达虽然可能不是捐赠金额最多的那一个,但绝对是号召性最强、参与度最深的那一个。在王琳达看来,中国不缺少爱心人士,缺乏的是组织者。作为一名北京市政协港澳委员,王琳达认为这不仅是荣誉也意味着责任,她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在慈善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2008年初,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王琳达像往常一样,以最快的速度向灾区捐赠了价值三千余万元的救灾物资。在赶赴灾区的路上,看到一片片被冰雪冻坏的柑橘树,得知当地百姓正因柑卖不出去而心急,她没想那么多,为解百姓的燃眉之急,在当地政府侨务部门和商务局等单位的协助下,她自己掏出36万元人民币一次性买了160多吨柑,分别运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组织义卖。王琳达说,义卖活动并不是简单的买与卖的过程。她要将这一过程开辟为一条怡海通往灾区的爱心之路,激发怡海人并带领更多的人一起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就这样,“情系灾区,怡海真情行动——爱心慈善义买活动”在各地纷纷展开。活动中,王琳达不仅亲自担当讲解员,还加入到了销售行列中,大家在她的带动下干得热火朝天。义买活动得到了居民、职工、学生等成千上万人的积极响应,大家见面问得最多的就是“你买了几箱?”最终,柑义买活动共筹集善款96万元,全部通过湖南省侨办,用于支援湘西果农恢复生产和修建吉首市万溶江中心小学。她还给学校捐赠了校服及教学设备等物资,并改善了办学条件,安排怡海教育集团所属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与万溶江小学正式结为姊妹学校。湖南吉首市政府决定将“万溶江小学”命名为“乾城侨心怡海小学”。这一善举不仅为灾区筹到款项,也把怡海师生带入到慈善的事业当中来,使更多的师生懂得了“大爱天下”的含义,使怡海的博爱精神得到弘扬。一位同学在回忆这次义买活动的时候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关爱的同时,收获的是明白自己被需要的感动。”
许多怡海老员工在回忆到跟随王琳达董事长参与援建北川中学的往事时,都感慨万分:“怡海人在王董带领下,是最早参与援建北川中学的,怡海集团也是参与援建程度最深、参与时间最长的侨资企业。”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在王琳达的号召下,怡海集团举全集团之力在两年多时间里,从头到尾参与援建北川中学的全过程。仅北川中学规划设计方案,就先后在北京、北川、绵阳、成都、深圳等地就开了12次大型方案论证会。怡海集团规划设计、成本预算、财务审计和工程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怡海教育系统的教育专家,在王琳达的带动下积极参与了北川中学援建工作。
玉树地震、海地大地震中国维和人员遇难……王琳达都组织、带动社区百姓、员工、学生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
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人点燃一支蜡烛,光芒很小,但如果全社会的人都点燃蜡烛,那就一片光明。”
慈善要持之以恒
于丹曾说过,在慈善这件事上,是论心不论绩,你用什么样的心做这个事情,你一生用什么样的持续努力,也许比一次性的付出更重要。
今年是北川中学援建五周年,当所有的聚光灯都散去以后,王琳达依然坚守。春节慰问,考前动员,欢送、迎接支教老师……从北京到北川中学,王琳达一年不知道要往返多少趟。
“做慈善不能只是一阵子,要的是真正的、彻底的帮助灾区,不能只建好一个漂亮的学校而丢下一个不堪的教育。”王琳达经常这样说,她更关心的是学校未来的发展,她希望为北川中学的灾后重建和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多做一点事情。在王琳达的积极倡导下,2009年,怡海教育集团与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共同开展对北川中学的支教工作。当年,新北川中学还在建设当中,第一批支教老师就在简易板房授课。迄今为止,赴北川中学的支教教师已有四批53位。
北京四中青年教师尹强是第一批支教教师中的一员。他的授课深受学生欢迎,温家宝总理还曾亲自听过他讲课。尹强在《在北川支教的日子》一书中写道:“回顾这一年,北川生活的点点滴滴渐渐地聚集起来,绘成一幅不甚完整却别具色彩的北川气象。我从不以为北川此行是为‘支教’。在经历了如此浩劫、生死洗礼,并坚强面对的北川人面前,到底谁才是人生的弱者呢?”北京七中的李凯和实美职业学校的马月,都是刚结束在新疆和田的支教任务又急奔北川,爱心在北川延续。
王琳达说:“北方人去到南方不习惯,几乎所有的支教老师都长了湿疹,有的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有的老师的配偶生病,面对各种困难,支教老师们都坚持工作在北川中学。在北川所有的支教老师成了一家人,他们相互勉励、相互支持”。
最值得欣慰的是四年支教下来,老师们的努力没有白费。2012年,就有326名考上了大学,2013年又有360名学生考上大学。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这缘于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也浸透了支教老师的汗水和心血。
考到北京上大学的同学,也学会了感恩,时常会来怡海集团看望“王妈妈”并聆听她的教诲:不要忘记学习,要感恩、要去帮助别人。“王妈妈”不但给他们设立了奖学金,还给他们生活上的一些帮助。王琳达说:“这几年下来,孩子们成长得很好,我很欣慰。”
南方雪灾至今也5个年头了,每年王琳达都会邀请乾城侨心怡海小学的老师们到怡海教育集团学习培训进修,一起来共同组织活动。
说起对北川中学和乾城侨心怡海小学的持续关注与帮助,王琳达说:“人能做成功一两件事也许不难,但是能把一件事持续地做下去不容易。我就是坚持,做慈善也好、做教育也好、做企业也好都必须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成功,才会取得最好的结果。”
慈善要从娃娃抓起
“我送给你们两个翅膀,一个如何做人,一个如何做事,只有一对翅膀平衡才能飞翔。”王琳达经常这样对孩子们说。
前不久,雅安地震募捐中有个细节,怡海幼儿园小朋友捐的硬币就有6000多枚,为什么有这么多硬币呢?原来这是王琳达注重社会公益、爱心教育的结果。王琳达每年给各个年级的学生们送存钱罐,以方便孩子们将家长给的零花钱、压岁钱可随时投入。一方面可以促使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作风,另一方面当社会有需要的时候,孩子们就会积极地拿出平时攒的钱捐献出来,用自己的钱奉献爱心比伸手向爸爸妈妈要钱奉献爱心更有教育意义。王琳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慈善的行为、慈善的观念变成孩子们自觉的行为,让孩子意识到帮助社会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王琳达的这种慈善理念和做法,在社会上也取得了很好的影响。社区的一位正在遛弯的老大爷感慨地说:“住在怡海就是不一样,我们家孙子在怡海上了四年学,雅安地震他主动说拿出买玩具的钱,为雅安灾区人民捐1000元钱。记得,2008年为帮助湖南的义买活动,他拉着我的袖子说‘爷爷我们买100箱’。”
王琳达坚信,慈善就是教育,是一种播种和培养的过程,是一个和谐家庭的基础,也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基础。今年,王琳达提出了《关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社会公益慈善教育的提案》,她说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社会公益慈善作为社会美德和公民素质被广泛认同和崇尚。相对而言,目前中国青少年对社会公益慈善的认知水平和学校慈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公益慈善的发展。倡导社会公益慈善,从基础教育抓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此,她早已先行一步,怡海教育集团已经将慈善纳入了教育的课程,并且每一个孩子每年都得做义工,都得做慈善。她还将《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典籍纳入基础课程,以此传达传统文化中“善”的理念。“不能为了办教育而办教育,而是要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于慈善,王琳达说:“既然是社会需要,我愿意挺身而出,为慈善奔走呼吁。国家给予我们这么高的荣誉,不是告诉我们到此为止,而是激励我们要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