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3-02 > 谈往 History

清代冰嬉的盛与衰

张雅晶

时间:2013-02-15   来源:2013年第2期 责任编辑 刘墨非

 作者系北京市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

冰嬉源起

  “冰嬉”(又称“冰戏”),是清代对冰上运动的总称,主要内容有冰上竞技、表演和游乐,它源于满族习俗。关于“冰嬉”,韩丹曾撰文指出,《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和诸多体育史著作中认为“冰嬉”起于宋代的说法,可能是误信翟濒所编《通俗编》,把“水戏”误抄成“冰嬉”。其实,《宋史·礼志》和宋代各种史料中,并无“冰嬉”的记载。
清代的统治民族是满洲族,满洲族的先祖建州女真,源起于黑龙江,后几经迁移,曾栖居于长白山下的浑江流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征服松花江、牡丹江、浑江等流域各民族,建立后金政权,定居今辽宁辽阳地区。
满洲族入关前的迁移居住区域是东北的林海雪原,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为以狩猎为主的民族,满洲族日常生活与冰雪紧密相关,正如任海在《中国古代体育》中所述:“冬春之际,冰雪载地,凡薪米器用,皆用冰床载用,犬数十负之而行,驱以长鞭,弛数百里。遇冬日坚冰,足蹈木板,溜冰而射,其妇女尤善伏肇捕貂。” 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受鄂伦春、赫哲等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由于统治者大力提倡冰上活动,冰嬉活动大有发展。17世纪满族入驻辽沈地区,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盛京(今沈阳)附近的辽阳城毁坏,大本营迁于太子河岸(今辽宁境内)。据《满文老档》记载,天命十年正月初二日(1625年2月8日),努尔哈赤在太子河宽阔平整的天然冰场上,举行颇具规模的冰上娱乐活动——男子球赛和女子径赛大会,并在赛后于冰面大设酒席,国宴庆贺。“汗(即努尔哈赤)率众福晋,八旗诸贝勒、福晋,蒙古诸贝勒、福晋,众汉官及官员之妻,至太子河冰上,玩赏踢球之戏。诸贝勒率随侍人等观球二次之后,汗与众福晋坐于冰之中间,命于二边等距离跑之,先至者赏以金银,头等各二十两,二等各十两。……跑时摔倒于冰上者,汗观之大笑。遂杀牛羊,置席于冰上。”满族入关前的这次具有开创意义的太子河冰上活动,影响深远。
另据《清语择抄》记载:后金天命年间(1616-1626),努尔哈赤被巴尔虎特围困于墨尔根城(今嫩江城),处境危急,“时有费古烈者,所部具皆着乌拉滑子,善滑行,以炮驾爬犁,沿脑温江(今嫩江)之冰层驰往救,日行七百里。时城垂陷,满兵至,巴尔虎特尚弗知。及炮发,群疑兵自天降,围始解”。脱围后,努尔哈赤便把溜冰滑雪列入军事项目,训练八旗兵。上两书所记载的冰雪活动,还不能说是“国俗”,只能说是清代“冰嬉”的发端,为后来效法的典范。
满洲族入关后,顺治定都北京, 溜冰滑雪这项活动在北京也有展开,只不过滑雪一项因北京地区练习场地所限,后来渐废,而清代八旗兵冬季进行溜冰练兵活动,直到清末从未停止。清初史料中有关“冰嬉”记载较少,顺治和康熙时期,清廷忙于平定四海,统一政权,不过每年冬月“冰嬉”作为皇帝检阅京营八旗兵军事训练和娱乐观赏相结合的冰上体育活动, 还是进行的。
乾隆时期,清廷政局稳定,经济文化发展。乾隆帝十分喜爱和高度重视“冰嬉”运动。他大力弘扬“冰嬉”,宫廷举办的“冰嬉”活动也内容丰富,并逐渐发展为气势恢弘的盛典。《大清会典》中“冰嬉”由乾隆钦定成为国家典制,朝廷还专设“技勇冰鞋营”滑冰兵种,建立组织机构及规章,“冰嬉大典”为常例,每年冬在禁苑太液池举行。乾隆皇帝还御制1300余字的《冰嬉赋》,其序称“冰嬉”是“国俗”,认为“冰嬉为国制所重”。其诗注称“国俗常有冰嬉之典”。清末朱彝尊的《日下旧闻考》记载:“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习劳行赏以阅武事,而修国俗。”既为国俗,乾隆时期的宫廷“冰嬉”也迎来其历史巅峰鼎盛。
清朝中叶之后,国势日衰,军事训练冰嬉日益减少,“冰嬉大典”不能常例举行。嘉庆时期,官吏们骄奢浮逸,军事项目和体育渐衰,冰嬉的军事功能减少,沦为王公贵族的嬉戏之举。道光以后,经济转向农业,“讲武之典遂废”,“冰嬉”逐渐走向衰落。
光绪时期,鸦片战争使得清廷危机深重。光绪二十年(1894年)冬,“冰嬉”曾有过回光反照:光绪帝效仿乾隆帝举办了“冰嬉”盛典活动。光绪查阅乾隆时期冰嬉方案及图册,以乾隆帝“冰嬉”盛典为例,历时近4个小时,完整重现了全套冰嬉节目。表演者是光绪帝令宗人府、八旗各衙门挑选熟练滑冰者。据《北海景山公园志》载:在北海漪澜堂的碧照楼,慈禧太后率光绪帝之皇后及各宫嫔妃等人观看“冰嬉”,典礼之后奖励。至此后,盛极一时的“冰嬉大典”再无举行,终究成为绝响。陆岚、陆雯认为,今天中国的冰上运动是从欧美传入的, 与冰嬉基本无联系。
满洲族和清代皇帝重视冰嬉之原因,可以归纳为四点:其一,民族历史。满洲族原本生活在东北多冰雪地区,骑射和滑雪、滑冰是他们生存的必要技能,满人淳朴之风,崇尚本务。其二,基本国策。推翻明王朝,努尔哈赤、皇太极是用军事手段而非其他手段。善骑射的八旗兵帮助满洲族统治者建立清王朝,“以简武事而习国俗”,延续满人骑射尚武,习武强军,以军保国。乾隆帝说明冰嬉目的“不徒供岁时娱玩也”,为使皇帝及其子孙们居安思危,避免腐败,冰嬉演武更多地表现出古代传统军事体育的性质。“冰嬉仍寓诘戌训,苑觐都怀奉朔衷。
”乾隆特请外国使者和台湾高山族首领、西藏首领观冰嬉,还颇具政治、外交内涵。其三,施恩行赏。“行赏励勤资卒岁,岂徒玩景此频来。”“家法国恩普,群欣度首正。”表彰官兵勤苦训练,更主要的是奖励银钱,为官兵增加收入,应过年之需,示皇恩浩荡。冰嬉当然并非仅是娱乐,不过从努尔哈赤太子河庆典到光绪北海效仿乾隆帝盛典,冰嬉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满洲族特有的一种宫廷娱乐。

  清代的冰嬉大典

  清代的“国俗”中,除“国语骑射”、摔跤以外,还有由乾隆帝钦定的“冰嬉”。“冰嬉”作为重要典制记载于钦定《大清会典》之中。清乾隆时期,“冰嬉”已成为完整的典章制度。“冰嬉大典”规定,冰嬉为常例,每年举行(起于何年,未详),举行“冰嬉大典”的地点就设在中海或北海,而时间则是在每年冬至后的晴好天气。“冰嬉大典”是属于清廷和皇家的活动,与百姓无关。
清廷为“冰嬉大典”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并规定了训练方法。八旗还设立了专门参加“冰嬉大典”训练的营——“技勇冰鞋营”,专职兵丁称“冰鞋”,教练称“冰鞋教习”,管理机构为“冰鞋处”,长官为冰鞋大臣。每年校阅期( 即十、冬、腊、正四个月) ,冰鞋处负责冰嬉大典的筹备工作。八旗中每旗的“冰鞋”,是从其健锐营(八营)中抽出精于滑冰技术者,每四营为一翼,设翼长。每二营设一管带,营有营总。一营辖五队,队设队长。每队辖五堆,堆设堆长。共有5000人集中训练,组成“技勇冰鞋营”。
另见《清文献通考·乐考》记载:“冰戏,每岁十月咨取八旗及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处,每旗照定数各挑选善走冰者200名;内务府预备冰鞋、行头、弓箭、球架等项。至冬至后,驾幸流台等处,陈设冰嬉及较射天球等伎。……毕,恩赏银两:头等3名,各赏银10两;二等3名,各赏银8两;三等3名,各赏银6两;其余兵丁,各赏银4两,俱由内务府广储司支给。”由此可知,“技勇冰鞋营”人员是按技术优劣领取相应赏银,所需支出的经费如器具、服装、设备及奖金,皆由内务府提供。
至于“冰嬉”的表演项目,内容则较以往丰富。陆岚、陆雯曾撰文:主要有三种,其一,类似于今天速度滑冰的“抢等”,设起点和终点,由发令员挥旗发令或鸣炮。每次比赛取“头等、二等各一”, 皇帝给予赏赐。其二,类似于今天冰球项目的“抢球”,比赛对抗性强,参赛者分为左右两队,左队穿红衣服,右队穿黄衣服,排成两行。御前侍卫充当裁判。裁判把一只皮球猛踢到赛场中央时,双方开始争抢。其三,则是冰嬉表演项目的“转龙射球”,这项运动是由八旗选派优秀的参赛者, 并且其服装与所属旗相同,比赛规则是参赛者入场后排成规定的队型, 盘旋曲折, 远看十分美丽。然后在一个操场的一端设一球门,上悬一球叫天球,下悬一球叫地球,参赛者三人一组, 一人为先导,另两人滑行紧跟,在距球门一定距离时开弓射球, 射一天球射一地球,射中者有赏。在高速滑行中射箭有很大的难度。从中不难看出满族的民族本色骑射也融于冰嬉之中,充分证明了清帝一直倡导的骑射、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的思想。此外还有花样滑冰、冰上杂技等活动,这些项目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参加者具有很高水平。
乾隆御制《冰嬉赋》

  说乾隆皇帝是世界上诗作最多之人,可能不为过。乾隆自登基以来,“一切民瘼国事之大者,往往见之于诗”。他有关冰嬉的诗作,最著名的是《冰嬉赋》。尽管今人韩丹认为《冰嬉赋》绝非乾隆撰成,而是乾隆主持,若干文臣集体创作。
笔者因对冰嬉绘画作品颇有兴趣,如金昆、程志道、福隆安所画《冰嬉图》,姚文瀚所画《紫光阁赐宴图》、《冰嬉图》,金廷标的《冰嬉图》,沈源的《冰嬉赋图》,张为邦等人的《冰嬉图》等,在查阅资料时,看到乾隆命宫廷画家绘制西苑太液池上的冰嬉场面,乾隆还特意撰写《冰嬉赋》,便饶有兴致地认真查阅了《钦定四库全书》中《御制文初集》卷二十四的《冰嬉赋》。读之,真可谓诗中有画,生动描述了“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活动盛况。在这飘雪的时节,读此长篇骈赋《冰嬉赋》,别有一番滋味。
《御制冰嬉赋》刊本叙录中述:“国俗旧有冰嬉,以肄武事。皇上率循旧典,爰于每岁冰坚之侯,于太液池聚八旗兵士陈之。御制冰嬉赋一篇,以叙其事。内廷诸臣恭注。乾隆十年校刊。”由此可见,这篇《冰嬉赋》是刊行于1745年。
乾隆的《冰嬉赋》,全文1300余字,前有序言,后有结束语。序文:“陆行之疾者,吾知其为马;水行之疾者,吾知其为舟、为鱼。云行之疾者,吾知其为鹏、雕鹗。至于冰,则向之族,莫不、胶滞、滑擦,而莫能施其技。国俗有冰嬉者,护膝以芾,牢鞋以韦。或底含双齿,使冰而人不踣焉,或铁如刀,使践冰而步逾疾焉,较《东坡志林》所称,更为轻利便捷。惜自古无赋者,故赋之。”
序文伊始就显示出宏观高度,从陆地上的马,水中舟鱼,空中鹏、雕鹗,到冰上满族的冰鞋以及滑冰技术,还指出苏轼之误,最后结尾说是遗憾古往无人写过冰嬉赋,所以便作此篇《冰嬉赋》。
赋文说明举办冰嬉活动是“爰答岁华,率循旧典。陈旅集众,既雷动而风行。结部整行,春而秋”。意思是顺应天时年华人事,遵照满洲族传统风俗,朝廷诏令组织 “技勇冰鞋营”。各旗雷历风行编训,就如同帝王春秋季的“春”和“秋猎”。
在赋文中,描述和形容比赛速度景象的词句占有很大篇幅:
“遂乃朱旗,捷步腾,缇衣扬,轻武。耸擢布,逐趟,波流,轶惊。闪如曳电,疾若奔星。蹂蹈云衢,扬挥玉京。”红旗抖动发令竞速开始,兵士冲出,衣随风而飘,上身起伏,双腿交替,相撞复起。滑行如团蜂飞翔,速滑如惊犬奔跑。兵士速度犹如云中闪光、流星行空。
“突都卢兮轻,迅龙骧兮麟振。”借用《西京赋》赞兵士轻捷矫健比古都卢人还强,如蛟龙振鳞腾飞。
“蠖略回翔,演沲纠纷。”滑行时身体如蠖虫起伏,进止有度,旋飞交错。
“首进者却视而小憩,继至者错履而蹴跟。”最前者回顾而放松,后者加速追赶。
“虞后来之比肩,更前往而擢身。”恐后面追上,更用力向前猛滑。
“过骥群而骏足抢捍,上扶摇而鹏翼图南。” 借用《舞赋》和《逍遥游》中典故,比喻兵士速如千里骏马和大鹏鸟。
“奕六虬兮沛艾,御八风兮穆。”滑行姿势好似天子驾车的六匹骏马,昂首摇动,滑行快速好似风般来去无形。
赋文对冰嬉者装束和胜败者情态也有描绘:“衣短后,膝蔽前。齿双利,刀两儇。”身穿紧衣,腿缚护膝,脚蹬长靴冰鞋。“杰者得帜,畴与比伦。遗者失态,第如遗巡。”优胜者获最高荣誉锦标,落败者神情沮丧。
从上文所列可以看出,乾隆不吝词赞太液池冰面和周围的美景,引据典故形容速滑很壮观,对滑行动作的描写也是十分细致。
接下来是对有关冰球活动的描写。先是说明这种皮革做成的球的由来,“复有革戏,其名园鞠”。汉代曾以蹴鞠来譬喻管理朝政,点出蹴鞠其政治、军事价值,“汉家有执机之譬”。乾隆认为蹴鞠相争如习武,“武由是习兮其争也君子”,孔子讲射箭礼仪所言:“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对蹴鞠同样有实用意义。而乾隆“好谋而成兮如祭则受福。申明誓兮众听无哗,陈广场兮各司其局”则是说,好谋略是取胜关键。他借用“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阐明献技也要虔敬忠信,那样自然也得受福。有关球赛宗旨原则和规定及纪律,各类人员都要遵守,各尽其职。
再下来写了冰床、观赏者情景、争球赛事和儒家思想中的仁、义之道。 
冰床是冰面运物载人之交通器具。乾隆冬季所乘冰床“以黄缎为握,如轿式然,以八人推挽之”。“乃其冰床驻于琉璃之界,豹尾扈于之隈。千官俨立于悬圃,万队伫待乎瑶阶。天之旗,影捎殿;昭云之盖,光台。殆而容与,若徊。执事者中立而不倚,争捷者有前而无回”。这说的是乾隆检阅“冰嬉”大典,其冰床停于光滑明亮的冰面上。皇帝随从则在有神岛标志的地方观看。众官围于球场周围似站立神仙居处,众兵士静待似立于殿前台阶。彩旗之影拂及殿阁,皇家红黄伞盖光映瀛台。人们神态或从容自若,或忧虑徘徊。裁判公平,赛者争夺优胜。 
比赛非常激烈,“珠球一掷,虎旅纷来。思摘月兮广寒之窟,齐趁星兮白榆之街。未拂地兮上起,忽从空兮下回。突神龙之变化,蕤祥凤之。燕居,鸿猜。夫其伯仲分,甲乙第,并前行赏,纵后亦逮。勇者特旌,任者均赐”。
球一抛出,各队争相抢夺,犹如广寒宫摘星(可视为月),白榆街追星。兵士动作迅捷巧妙,球未落地即被接而又掷起,突又从空中旋转落下。兵士如神龙多变,如彩凤、鸿雁翔飞。
赛后按胜负奖赏,优胜者特予表彰,没有名次及参与者也可得赏赐。值得注意的是,乾隆将《论语》中“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运用到冰嬉的赏赐之上:“普被曰仁,有差曰义。”儒家道德思想中的仁,乾隆所见,让普天下臣民受益就是仁,而合理适度就是义。冰嬉比赛分甲乙,并按甲乙差别给予赏赐,就是义的具体表现。
“则岂啻西苑饰红板之柁,温泉设锦鞍之戏而已乎!”这两句是说:像在西苑乘坐特制冰床,或在热河围猎,都非为游乐,画龙点睛地阐明此时冰嬉的重要价值,是对八旗等行赏,这是满洲族冰嬉的特殊政治、经济功能。
赋的最后是结束语:“重曰:仲尼有言,射观兮。安不忘危,旧是式兮。惟岁之宴,以休以息兮。一日之乐,匪赉曷得兮。敬告后人,无或逾则兮。”
乾隆借用“射得所以观盛德也”,借用“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寓意太平思危,强调冰嬉国俗尚武祖训。同时,也强调当岁之末,要让民众休息娱乐,珍惜难得的欢乐。
乾隆的《冰嬉赋》,气势磅礴,皇皇大气。可谓上通天文下接地理,古往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今连赛场总体描绘、单项特写,引论哲理又颇具画龙点睛的效果。有人说乾隆诗的特征是故弄高深,喜用生冷僻典,以显耀博学超群,用字典无由之字,让人颇费索解。笔者在读《冰嬉赋》时,对此也深有体会。不过,乾隆帝这篇《冰嬉赋》,无论从文彩还是内容上,都是值得认真品读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