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武红利)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5月实施以来,效果怎么样?市政协将开展民主监督,组织各界委员重点围绕生活垃圾前端分类、街道社区物业管理责任落实、垃圾源头减量等难点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意见建议。
市政协人资环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民主监督工作将开展《条例》和相关政策措施实施效能评估,重点关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收运、终端处置、回收利用等具体环节落实情况,对政策、制度、标准执行和体制机制运行情况进行系统评估,找准法规、政策制度、标准执行和体制机制运行中的差距问题,为建言献策打牢基础。还将组织委员靶向攻坚,重点关注机关事业单位、重要服务区域、薄弱小区等重点区域,重大节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民俗节日等重要节点垃圾分类情况。
民主监督的落脚点在于推动问题解决。监督调研中形成的意见将随时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报市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市政协还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委员带你看分类”等活动,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相互支持、一起参与,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守责”的社会治理氛围,让民主监督成果真正惠及民生、助力发展。
市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向委员们介绍《条例》落实情况时说,《条例》实施以来,近1.6万个居住小区(村),11.7万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实现垃圾分类制度全覆盖。居民分类意识显著提升,据市统计局2025年4月调查数据显示,98.3%的被访者能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较2020年提升25.3个百分点;94.1%的被访者对垃圾分类工作表示满意,较2020年提升36.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