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下,中国正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积极应对全球绿色竞争。作为大国首都和全球超大城市,北京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为引领,锚定“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战略定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致力于成为全球绿色技术策源地、世界绿色产业制高点和国际绿色规则引领者。
打造全球绿色技术策源地
北京拥有10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55万余名科研人员、3万家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多年保持在6%左右。2024年,北京地区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58项、占全国28.7%,高被引科学家达431人次、居全球城市首位,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位。依托高度集中的创新要素,北京正打造全球绿色技术策源地,实现以原始创新引领绿色革命。
构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矩阵。在技术上,聚焦大气污染防控、节水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节能与环境服务业、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污染场地与土壤修复、现代化能源利用、绿色智能交通和生态农林业等八个重点领域和若干优势环节的绿色技术发力,积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在区域上,北京正打造五个创新集群高地,中关村聚焦绿色前沿技术创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绿色技术产业集聚高地,怀柔科学城前瞻布局绿色科技原始创新,未来科学城围绕现代能源技术创新,平谷区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绿色技术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达到3.3万件、年均增速13.9%,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初见成效。
完善绿色技术转化应用生态。在冬奥会、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回天”地区,北京建设四个综合应用示范区,以及在部分循环经济和污水资源化园区、厂区建设一批专业技术示范基地,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多元的应用场景。同时,北京积极推动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提升绿色技术交易服务水平,加速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建成具有国内引领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市场化绿色技术交易综合性服务平台。2024年,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9153.3亿元,促进一大批绿色技术交易,专利技术成果加快走入产业链,知识产权转化率和产业化率水平持续提升。
建设世界绿色产业制高点
绿色产业是绿色技术的承载体,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所在。依托万亿级经济总量和世界500强总部集聚优势,北京正推动产业体系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性基础性绿色产业。先进能源产业,加快推动氢能、储能等关键技术突破和装备产业化,大力发展智慧能源产业。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布局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一批具备研发、投资、高端制造等复合功能的产业集群,建设全国合成生物发展高地。替代蛋白产业,搭建产学研平台,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线,推动制定替代蛋白食品安全标准,培育高效、优质、可持续的替代蛋白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融合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新能源整车“智造工厂”。气候韧性和生态环保产业,建立健全气候韧性和生态环保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智能监测感知装备和智能应急装备与服务产业,积极发展污染防治、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产业。绿色金融产业,创新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完善精细化的绿色项目贷款贴息政策。新型绿色专业服务业,完善绿色服务生态体系,积极培育绿色专业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积极布局绿色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北京市重点布局和发展氢能、新型储能等未来能源,类人机器人、智慧出行等未来制造,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等未来材料,合成生物等未来健康,打造全球绿色未来产业高地。另一方面,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和园区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乃至“零碳工厂”“零碳园区”。
争做国际绿色规则引领者
绿色经济竞争背后是国际绿色规则博弈。围绕国际绿色经贸规则、低碳创新制度、绿色标准的主导权之争日趋激烈,欧美正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新电池法案、清洁工业协议等机制重塑国际绿色规则。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对服务国家引领国际绿色规则制定、提高绿色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先进绿色标准体系,推动“北京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北京应更具建设性地参与国际绿色标准规则制定,积极推动在京机构参与制定先进可再生能源技术、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能源互联网技术等领域国际标准。支持我国标准机构和国际组织参与制定绿色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国际化。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乃至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支持开展各类绿色资产和环境(绿色)权益交易(CCER)。支持国际绿色金融机构落地北京,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绿色金融支持。
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绿色经贸规则制定。充分利用“两区”建设契机,以双多边环境规则为抓手,建立绿色规则标准交流议题,推动绿色贸易规则的互认互通,最终实现参与、融入、引领国际绿色标准体系。
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经济品牌论坛。做优做精全球能源转型大会等绿色品牌论坛,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影响力,支持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等民间论坛,从规则制定权、议程设置权入手,逐步增强我国话语权,持续提升北京绿色议题国际影响力。
文:相均泳 北京市政协委员、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总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