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调研组日前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调研。这所高校博物馆自2016年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已经举办128场展览,接待观众397万人次。

委员们参观了博物馆的临展《静水流深——杜大恺艺术展》和常设展《清华藏珍·丝绣华章》,了解博物馆展陈开放、展览设置、日常运营等相关情况。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凝聚着几代清华人的心愿,承载着清华人传承中华文化艺术使命的梦想。早在1926年,清华就创办了“考古陈列室”,1948年成立文物馆,2003年艺术博物馆项目启动,2012年动工,2016年9月正式对公众开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有藏品25375件,品类包括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截至目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已经举行128场展览,接待观众397万人次。

“目前首都高校系统共有27所高校建设各类博物馆48家,其中19家央属高校建设32家,8所市属高校建设16家。”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一直推动高校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经有12家高校建设博物馆在市文物局备案,北京市还成立了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高校搭建的高校博物馆联盟平台,已经有20所高校的23家博物馆加入该平台。

北京市不断推动高校博物馆开放,2024年8月市教委在北京联合大学启动了市属高校博物馆“京彩”假期主题活动,协调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和首都体育大学5所高校的11个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还依托博物馆组织面向中小学生的夏令营活动,暑假期间11个博物馆共接待中小学生约9000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

随后,调研组成员与首都各高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面对面开展座谈交流,从高校博物馆场地建设、经费支持、人员编制以及提升接待能力、提高智能化程度、更好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等方面找问题、想办法、促进高校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调研组成员们建议,要分析高校博物馆具体情况,一馆一策,对基础条件比较好、开放程度高、开放积极性高的高校博物馆,应纳入北京市文旅融合整体推介范围,助力高校博物馆扩大影响力。要积极支持高校博物馆从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打造网上博物馆,让藏在高校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通过新技术更多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在发挥其收藏、研究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展示作用。(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