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来自社会各界的政协委员积极履职,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建诤言、献良策。
马立霜委员:将北京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扩大至常住居民
我国在防治出生缺陷结构畸形方面,一直强调从源头抓起。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目前北京市一站式服务中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已覆盖至常住人口,而免费婚检政策仅面向本市户籍人口实施,在北京市登记结婚的常住居民并未享受到免费婚检服务。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推广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生育指导一站式服务模式”。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2018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财政局、民政局、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生育全程服务推进婚前与孕前保健工作的通知》,将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列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婚前与孕前保健服务整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提出“推广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婚育健康宣传教育、婚姻关系家庭辅导等一站式服务。北京市在《“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提出“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构建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疾病筛查、监测和防治网络,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这些为北京市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婚前保健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面,提出了“首善之都”的规划要求。
为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不断优化服务,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北京市政协委员马立霜建议,增加财政支持力度,调整北京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服务范围,推进免费婚检政策覆盖面扩大至常住居民,确保每一对准父母都能享受到免费婚前检查这一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健康、幸福家庭建设。
张强斌委员:构建全覆盖的线上线下全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会长、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张强斌带来《关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他认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一环。
“我们强调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张强斌表示,围绕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开展调研发现,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当下存在缺专业人才、缺专业整合、缺专业考核、缺专业督导以及缺长效机制等问题。其中,2023年对全市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不包括专业医院和高校)从事社会心理服务的人才队伍的摸底结果表明,全市专兼职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人数为1800左右。
张强斌认为,全市应该整合妇联、工会、团委、卫健、残联、教委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且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督导体系。“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指导师等专业社会心理服务人员常与有心理问题的人群打交道、处理负面心理情绪,亟须定期进行专业心理督导。”张强斌说道。
“社会心理服务是与人打交道、做人思想工作,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建议市委市政府层面加强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统筹,单一的政府职能部门很难做到资金统筹、阵地统筹、项目统筹和人才统筹。”张强斌表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起步阶段,应加大投入,持续加强“培训、考试、实习、就业、督导”一体化的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张强斌认为,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干,2019年《北京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赋予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作为“枢纽型”行业组织地位,建议市委市政府持续支持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发挥“枢纽”作用,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行规行约和行业自律制度,加强行业培育。同时坚持统一市场,通过联合会等行业组织构建全市居民心理健康服务网,统一心理科普、心理产品、心理测评、心理热线、服务预约、站点管理、服务评价、专家督导,通过科技赋能,构建全覆盖的线上线下全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心态失衡、关系失和、行为失常、性格偏执等人群建立“早发现、早干预、早调节”机制,扩大心理筛查的广度与力度。
沈腾委员:多方协同发力,共解共享单车管理困局
自共享单车问世并盛行以来,为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极大地提升了出行的便捷性。然而,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已成为社会治理的“痼疾顽症”,引发老百姓的质疑和诟病,甚至出现取消共享单车的声音。政府每年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政预算兜底解决共享单车无序停放问题,这无疑给公共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用户缺乏规则意识,为图个人方便,随意停放共享单车,不考虑是否影响他人通行和公共秩序。企业虽制定了停放规则,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用户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不足,导致规则难以有效约束用户行为。
另一方面,企业主体责任履职不到位。企业在共享单车投放和运营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企业为追求市场份额,盲目投放大量车辆,远超城市实际承载能力,导致车辆淤积严重;另一方面,企业在停车点位规划和信息管理上存在漏洞,用户系统内缺乏目的地选择功能,用户难以知晓合理的停车位置。
为此,北京市政协委员沈腾建议,完善共享单车用户使用系统功能。发挥互联网企业的科技优势,在各单车用户系统内增加目的地选择功能。企业应全面采集全市范围内共享单车停车点位坐标信息,并输入系统。在用户扫码开锁过程中,强制其选择目的地停车点位,同时系统显示目的地及周边可停放共享单车的停车基本信息,如剩余停车位数量等。若目的地显示无可停车区域或者停车区已满,且用户并未修改或选择周边其它可停放区域,应禁止开锁、使用。通过这一功能,引导用户将车辆停放在合适的位置,从源头上减少乱停放现象。
落实用户不文明行为的信用惩戒机制。企业要建立健全征信机制,对用户的使用和停放行为进行全面记录和评估。对于违规使用和停放共享单车的用户,提高其违规行为成本。通过严格执行信用惩戒机制,促使用户自觉遵守停放规则,养成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习惯。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共享单车企业的监管,明确企业在车辆投放、运营管理、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企业根据城市的实际需求和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共享单车投放数量,避免车辆过度淤积。同时,督促企业加大对停车点位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增加停车点位数量,优化停车点位布局,确保停车点位信息准确、及时更新。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共享单车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清理故障车辆和违规停放车辆,保持城市环境整洁有序。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用户文明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共享单车文明使用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内容包括共享单车的正确使用方法、停放规则以及乱停放行为的危害等,引导用户树立正确的使用观念,提高文明意识。同时,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组织开展文明使用共享单车主题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形式,加强对用户的宣传教育,营造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良好社会氛围。(施芳、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