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在光辉的旗帜下|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研学活动委员发言摘编(六)

日期:2024-09-15    来源:北京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字号:        
  刘忠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七个聚焦”之一,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把“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纳入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各领域各方面系统部署之中,进一步凸显了坚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极端重要性。
  
  钟百利: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我们要把握人民政协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坚持政治性、贯彻人民性、把握实效性,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助力提升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陈玲:结合近年来市政协围绕全市民族和宗教重点工作开展的年度协商议政、重点提案督办、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系列活动等,深深体会到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和宗教工作需要继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增强统战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促进“五大关系”和谐,形成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合力。
  
  张晓兰:人民政协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制度,建设委员工作室,开展各具特色的联系界别群众活动,搭建起党和政府与各界群众的连心桥。
  
  阴赪宏: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是基于对统一战线性质和特点的深刻把握,是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优势和作用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党对统一战线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作用,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广泛的力量支持。
  
  青格勒图: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这一伟大征程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作为政协委员和统战干部,我将在履职尽责的各个环节践行全会精神,以更高站位落实全会要求,以高质量的参与实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贡献力量,助力首都现代化建设。
  
  刘琦: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中国道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和人民政协制度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优势。
  
  王崇恩: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与大统战工作格局等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包括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健全政协协商等制度化平台,以及更好发挥党外人士作用、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以便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更好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杨筑慧: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治理角度讲,民众身处社会各个领域,对实际情况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认识,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从民主决策角度看,广泛吸纳民意能够确保决策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提高政府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孟春燕:完善统一战线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核心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委领导、统战部门协调、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思想政治引领,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关系的和谐,发挥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帕尔哈提玉素甫:作为政协委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作为社会各界代表人士的广泛联系性和影响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华:通过制度创新,提升政协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政策监督、提出意见建议。这个机制的完善包括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确保政策的公平实施,并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促进政策的优化和调整。
  
  徐全胜:切实重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在于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核心点在于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落脚点在于凝聚多方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助力健全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