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在光辉的旗帜下|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研学活动委员发言摘编(五)

日期:2024-09-13    来源: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字号:        

  崔述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同样是划时代的,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突出强调“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陈军: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一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韩子荣:一流营商环境是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各位委员和工作顾问要在优化首都营商环境、促进和保护民营企业良好发展的过程中,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发挥好联系界别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汇聚各方意见,积极建言献策,形成广泛共识。要进一步发挥政协制度优势,为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作出积极贡献,助推新时代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赵宏生: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这是巩固已有共建成果、推动世界经济开放发展的需要。通过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促进世界经济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共建“一带一路”在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施荣怀:香港在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协助国家稳步扩大规则、机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有着天然的联通优势。香港要将自身所长与国家所需结合起来,为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机制,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积极作用,做出新贡献。

  何超琼:香港、澳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具有“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大有可为,亦必有所为。港澳要找到国家所需、自身所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发展,同时发挥国际化优势、善用国际化平台,担当好桥梁纽带的角色,主动助力国家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杨莉珊: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根据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人民群众新期待,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为香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香港要善用机遇,全面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能。

  蒋东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长期任务。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我将在能源领域积极建言献策,持续关注能源行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致力于推动新技术、新模式的引入与应用,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可持续的新活力,为改革与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高伟: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有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释放超大规模市场需求潜力,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吕志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仍然需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张永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进入新时代,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推进制度型开放是一体两面。一些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开放要求与我国改革方向一致。通过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可以为深化改革注入强大动力,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范围内聚集和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胡波飞: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保持自主开放的原则。立足我国自身发展的节奏,有层次有梯度地主动开放,一方面体现了“以我为主”,不是被动开放也不是被迫开放,是统筹我国深层次改革发展需要和高水平安全相一致的开放;另一方面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也是管控风险、保障合理发展空间、加强国与国之间合作的需要。

  吴相仁:学习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非常鼓舞人心。《决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做出了专章部署,特别是提出要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为北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