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协调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要立足北京市情农情,着重在功能、要素、服务、产业“四个融合”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李成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本质规律和要求,准确理解“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民生的根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理念和行为上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从根本上突破对“三农”问题的传统认知,重构对“三农”问题的现代认知观,包括对农业多重功能、农民多重属性、农村多重价值的认知。
李云伏: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逻辑的必然性上去强调城乡融合的重要性,体现出党中央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心。要聚焦首都“三农”改革重点任务,深入农村调研,拓展研究视域和深度,通过视察、考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为推进首都乡村全面振兴提出更多真知灼见。
张永廷: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牵引和支撑作用。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强农村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快建立健全与乡村全面振兴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与制度安排,破除束缚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李玉立: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北京乡村应切实有效发挥人才优势,促进产业、生活、文化的新进步。紧紧围绕乡村在乡人才、返乡人才、入乡人才三类人才,完善培育、鼓励、引导人才参与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杨军: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其中“健全”“完善”“推动”“深化”是表述改革任务的高频词,既体现了以往改革的成就,也提出了今后深化改革的方向。作为农业界别委员,要围绕破解“三农”工作的重难点问题,找准为“三农”发展贡献力量的着力点,积极建言献策,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界别群众的代言人,助力开创首都乡村振兴新局面。
张永: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提升城乡安全韧性水平,赋予城市和乡村更多“抗造能力”“自救本领”,以应对日益频繁的极端气象灾害。要加快探索韧性城市、韧性乡村建设路径,统筹谋划提升空间、设施、生态、产业、管理、社会韧性各项举措,全面提升城乡安全发展能力,确保“中灾正常、大灾可控、巨灾可救”。
胡新智:推动北京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深度参与。需要创新完善金融支持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聚焦政策融合,加大金融资源投入;聚焦科创融合,加快科技金融创新;聚焦产业融合,加强金融服务供给;聚焦要素融合,加深数字金融应用;聚焦社会融合,加速民生金融发展,促进城乡金融资源均衡配置,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姚学祥:深化土地改革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关键性一环,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作为超大城市,土地制度改革需要特别关注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如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处理好城与乡、都与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最大限度保护好农民利益。
田春华:北京是典型的超大城市,集都与城、城与乡于一体,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因此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坚持首善标准,下大力气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并走好“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重点推动“政策融合、科技创新融合、产业融合、要素融合、社会融合”。
付玉杰: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本、人才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李永生: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探索建设“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是在减量发展背景下科学利用乡村空间、优化城乡发展布局的有效途径,可以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增强城乡经济联系,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助推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范宏: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就京郊农村看,最大的资源、最重要的要素是土地。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保护好农民合法权益的同时,有效释放乡村资源的价值,激发乡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城市要素向乡村集聚,探索走出具有首都特点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程文华:要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源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培养更多精于农业生产、乡村建设、农村服务的乡村本土人才,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更加安心,让愿意下乡、回报农村的更有信心,在农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和产业集聚发展的良性循环。
樊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部署,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人民情怀,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回答了“三农”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关键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集成,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收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