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第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③|季节:推动公交运营降本增效 促进地面公交转型发展

日期:2024-06-28    来源:北京市政协办公厅宣传处

字号:        

  6月24日,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加强交通综合治理和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智能化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专题协商议政。6月26日起,我们将陆续摘登委员大会发言,敬请关注。

  推动公交运营降本增效
  促进地面公交转型发展

  季 节
  北京市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委员,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

  近年来随着北京轨道交通设施与线路的快速发展,慢行交通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同时伴随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出行模式的市场发展,市民的出行模式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当前,公交运营还存在线网布局与轨道交通的重复率高、部分线路载客率偏低、缺乏对公交运营服务水平的监管和考核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增客流,发展高质量的多样化服务。明确“地面公交为支撑”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接驳服务、通学、通勤等定制化公交。重点考虑增加短距离、高发车频率和接近起终点的社区端微循环线路,如穿梭巴士等,设置社区通医院、商场、公园等的短距离公交线路;加强轨道站点周边的公交接驳服务,实现轨道和公交的无缝衔接;持续提升通学、通勤、通游等定制化公交高品质、精准化服务。
  二、降成本,重点推进公交线网优化及数字化转型。减少与轨道交通及公交自身线路的重复率,在地铁覆盖盲区、地铁不能通达的起终点、地铁拥挤区段和人口及就业密集区域等地加密公交线路,降低车辆空驶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数字化赋能运营管理,如通过智能调度、智慧公交等手段,切实加强成本控制。
  三、增效益,鼓励开展多元化经营。出台激励政策,鼓励运营主体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制定鼓励企业优先发展和限制经营的业态清单,如可利用现有的公交场站,在不改变用地性质、优先保障场站交通服务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探索场站复合型开发模式,通过实施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加盖多层乘客候车厅、室内乘车与换乘大厅,并配套商服业(充电站、加油站、停车场等)等,建立用地综合开发收益反哺机制。
  四、明责任,出台成本构成管理办法。厘清公交运营成本构成,划清成本边界责任,合理控制人工成本。优化调整财政补贴,明确地面公交的公益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的分类,按类进行财政补贴,建立运行服务绩效评价与财政补贴额度挂钩机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此外,考虑地面公交运营成本、公众承受能力、财政补贴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票制票价动态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