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高高举起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旗帜。这一思想的提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十年前在中共十八大后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到新时代“四个自信”与“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使命的提出,到这次会议提出“七个着力”重要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感,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新境界,为文化建设这项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指明奋斗方向。
电影工作在服务国家大局、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电影工作,对事关电影工作方向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形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电影工作的重要论述蕴涵着唯物辩证的哲学智慧、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赤诚真挚的人民情怀、求真务实的实践精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饱含着对中国电影、电影人的关怀与期待。我们要切实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用电影这种深入人心、凝聚力量的文艺形式,高擎思想文化之炬,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是保持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深厚基石,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推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迈步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凝聚电影人才和创作力量,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有筋骨、有温度地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一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探索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只此青绿》到《射雕英雄传》,以创新的光影表达,将中国文艺经典、中华美学精神呈现在大银幕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二是从新时代万千气象中挖掘题材。践行“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从“我的天才儿子”金晓宇、大芬村农民画家赵小勇,到泸定地震、重庆山火救援中的平凡英雄,把更多反映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人物故事搬上大银幕。
2023年8月23日,“新生·极致·影鉴”——“中影·科技”成果发布会在中影国际影城(党史馆店)举办,多款备受行业关注的电影技术产品正式发布
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产业繁荣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显著增强的目标任务,“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迈步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以科技自立自强塑造新动能。中影将发挥“产研用”深度融合优势,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在引领产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高格式电影技术体系建设,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在海内外市场的实践应用,大幅提升影院放映质量和观影体验。
二是以业态模式创新激发新活力。中影作为电影发行领域的主力军,将在提供高效精准快捷发行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预约放映、影院直播等新产品新服务,以更贴近消费习惯、符合细分需求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打开文化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秉持开放包容 促进文明互鉴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迈步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以电影为媒介为桥梁,在文明交流借鉴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是促进中外电影交流合作。中影将进一步做好电影引进发行工作,引进更多高质量、多国别、多元化的优秀进口电影,丰富国内观众的观影选择;主动学习借鉴海外电影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探索在创作、技术、人才、投资等领域促进交流、开展合作。
二是推动中国电影更好“走出去”。在香港、戛纳等国际电影节设立“中国电影联合展台”,组织国内电影机构、优秀影片参展交流,全方位展示中国电影最新发展成就,为增进海外对中国电影的了解,推动中国电影更好走向国际“架桥铺路”。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影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