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雨书院”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政协力量

日期:2023-12-23    来源:北京观察

字号:        

  三条文化带建设、中轴线申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书香之城建设…… “今雨书院”系列文化讲座结合市政协协商议题,服务政协履职,助力委员们更好地凝聚共识、议政建言,为共同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国时期北京的文人与学者对北京的名胜情有独钟,他们用不同的文体记录了处于转型之中的古城的独特风景。在他们的笔下,古老的名胜呈现出别样的新鲜而生动的面貌。”今年10月20 日,随着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季剑青对民国“旧京”历史著作和笔记一个半小时的讲述,北京市政协“今雨书院”2023年系列文化讲座完美收官。

10月20日,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季剑青以“旧京书写中的北京名胜”为题作讲座。摄影 张斯伟

  从今年4月起,市政协“今雨书院”文化讲座邀请全国和市政协委员、文史专家,围绕西山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北京曲艺、中轴线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奥运服饰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旧京书写中的北京名胜等主题,在中山堂面向社会公众开展6场讲座,吸引300余人次现场参与。讲座还通过千龙网及“北京政协”快手号、抖音号等同步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直播,点击量达数百万人次。通过讲座,主讲人与听众们一起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为推动形成共建共享首都优秀文化的新局面,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助力“书香京城”建设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委员读书活动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政协关于“书香政协”建设的要求,以首善标准开展具有首都特色的政协读书活动,促进履职能力提升,更好助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市政协着力打造“京华书院”“今雨书院”“悦读书屋”三个读书品牌。
  2021年5月,“今雨书院”系列文化讲座正式启动,选址中山公园中山堂,邀请专家、学者讲述北京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旨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弘扬与传承北京优秀历史文化。
  从故宫到三山五园,从北京城市布局到民间市井生活,从明清古代典籍到现代曲艺文化……三年来,“今雨书院”先后以“我读故宫”“传统节日与文化”“三山五园西北蜒”“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大运河漂来紫禁城”等为题举办文化讲座15场,共计1000余人次走进中山堂,聆听名家开讲,感受文化盛宴。讲座还探索创新,开通网络直播,让更多热爱北京优秀传统文化的观众能够直接聆听名家的讲述,与文化大家们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悠久魅力。

三年来,共计1000余人次走进中山堂,聆听“今雨书院”系列文化讲座。摄影 张斯伟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教师宋然带领学生在现场聆听了“漫谈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讲座后表示 :“切身感受到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会带领学生们继续深入挖掘这一地区的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将历史、地理、语文等多学科融合,加强对这一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的探索和挖掘。这个讲座也让我的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深化孩子们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了解,增强他们关心国家的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助推“书香京城”建设,厚积全国文化中心底蕴,“今雨书院”已经成为北京市全民阅读的一处新地标。通过讲座,文化名家们与各界群众一起,在读书声中积蓄智慧和力量,在读书声里凝聚人心和共识,使“书香政协”成为引领“书香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红墙青砖琉璃瓦
  礼序乾坤和天下
  永定门到钟鼓楼
  京城中轴定中华……”
  伴着一首悠扬的歌曲《最美中轴线》,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走上“今雨书院”的讲台,讲述“中轴线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这是继“四九城里中轴贯”“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后,“今雨书院”系列文化讲座第三次以中轴线为题开讲。

9月4日,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走上今雨书院的讲台,讲述“中轴线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 。摄影 张斯伟

  历史留给北京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北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所在。在创设“今雨书院”之初,考虑选址之时,大家把目光不约而同投向了中山公园中山堂。中山公园中山堂被称作北京市政协的“诞生地”。1949年8月9日至14日,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在中山公园中山堂召开,并成立了常设机构协议委员会。同年11月13日,协议委员会更名为协商委员会,即北京市政协的前身。这里同时也是北京城中轴线的一部分。一条中轴线,一部中国古代史。作为中轴线上重要的历史建筑,中山公园旧时曾是皇家社稷坛,也是近代著名的革命场所。多年来,北京市政协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题持续开展协商议政。保护好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重在保护中传承利用。在中山堂成立“今雨书院”,让封闭多年的皇家建筑变身社会文化场所,实践了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理念,让观众走进历史建筑,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聆听名家讲述,通过文化讲座的形式,延续古都文脉,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了“活”起来、“传”下去。
  守护文化丰富底蕴,贵在创新。“当幻灯片里出现《历代帝王图》《中华五色》《富春山居图》、战国时期瓦当纹样、四方连续范本、釉里红与青花瓷等图片时,令人不禁赞叹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古老的纹样在奥运赛场上依旧能够绽放新的活力。”北京市京源学校学生乐曲在中山堂听完“今雨书院”系列文化讲座之“奥运服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后感慨良多。


9月28日,北京服装学院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贺阳教授讲述“奥运服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造物思想”。摄影 张斯伟

  利用5R和虚拟拼接等新技术,观众们在“今雨书院”系列讲座中可以看到“数字圆明园”中完整修复后的万园之园,可以再现已经失传的曲艺类别,还能观赏未来中轴线的畅想……现代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利用,让观众们对传统历史和文化有了更丰富、更深刻、更鲜活生动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
  “市政协举办‘今雨书院’系列文化讲座,让我感受到政协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做的工作。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实践方面,政协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强大动力,在推进文化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上持续下功夫,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参加讲座的政协委员表示。
  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共鸣,市政协“今雨书院”系列文化讲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饱满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走进了每位听众的内心,成为北京打造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具体举措。
  畅通委员知情明政渠道
  知情明政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有效履职的基础。
  北京的“三条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被喻为北京这个千年古都的文化金名片。市政协连续七年持续关注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开展系列调研,提出相关提案120余件。
  “加强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守护好千年古都历史文脉”也是今年市政协的重点协商议题之一。围绕这个议题,“今雨书院”2023年系列文化讲座精心策划,先后邀请文史专家、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舒小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分别以“漫谈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北京长城文化带的历史演进与保护发展”为题开展讲座。此前,“今雨书院”还聚焦大运河文化带,邀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以“大运河漂来紫禁城”为题,讲述千年大运河的古今风貌变迁。


4月21日,市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舒小峰以“漫谈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题作讲座 。摄影 张斯伟

  “访古探源,北京与西山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有哪些著名的文化景观?如何进一步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
  “北京长城是保卫都城、保卫运河通航和西山活动安全、保卫燕地在内的中原农业文明的屏障,同时长城又是推动北方燕京地区经济开展的杠杆,是民族交往、文化融合的纽带,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参加讲座的委员表示,通过讲座对长城的起源与发展、分布与现状、地位价值和保护发展,对西山永定河与北京的历史渊源、自然之美、文化底蕴以及千年大运河的风貌变迁、历史沿革,有了更加具体、详尽的了解。“知情明政方能参政议政,讲座为我们更好地开展调研协商,提供了有力帮助,让我们在协商过程中提出的建议更加务实、更有针对性。”
  三条文化带建设、中轴线申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书香之城建设……“今雨书院”系列文化讲座结合市政协协商议题,服务政协履职,助力委员们更好地凝聚共识、议政建言,为共同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今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市政协“今雨书院”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演绎北京精彩,继续办好系列文化讲座,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委员和各界群众共识,为不断开创新时代首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