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攻坚助力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文
魏广勋
房山区是“23·7”特大暴雨灾害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受灾群众超9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45亿元,相关基础设施和产业受损严重。房山区政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区政协领导班子带头,动员全体政协委员“一线履职”、共同抗灾,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为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政协贡献。
区政协领导班子上前一步,一线攻坚,区政协领导班子积极投入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按照区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安排,牵头城市运行恢复组工作,统筹推动区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全面开展道路清淤除障、垃圾清运、基础设施修复建设等各项工作。大力推进“三清一冲一消”等工作,为及时恢复城市运行秩序提供了坚强保障。各位班子成员坚持一线攻坚,坚守所联系乡镇,就地指挥防汛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迅速组织人员力量,逐村逐户安排受灾群众转移,同时配合相关区领导负责灾后防疫、医疗保障、路面抢修、房屋修缮等工作,有力维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区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贡献了政协力量。
8月2日,房山区政协委员企业向受灾严重地区捐助物资
区政协各专委会组织协调,一线动员,第一时间发出《致全区政协委员的倡议书》,动员政协委员走进灾区,直接问需于民、协商于民,深入一线收集社情民意,倾听受灾群众心声。各专委会广泛联络动员各界委员积极投身防汛救灾第一线,通过不同方式、不同途径为抗洪救灾献计出力。
有的专委会与区民政局等部门和各乡镇保持密切联系,实时汇总受灾地区需求,明确官方接受捐赠的渠道,及时反馈各位委员;有的专委会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联系各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和企业,调动各方面关系协调救灾物资,运送到受灾较重的乡镇;有的专委会积极协调“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等媒体平台,广泛报道委员在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全体委员共同参与,一线履职。在区政协号召下,广大委员迅速反应、冲锋在前,全面投入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有的委员出资搭建临时运输通道,在洪涝灾区就地组织村民自救;有的委员发挥行业优势,为受灾地区提供通信设备、净水设备等专业支持;有的委员用展厅、酒店、学校等场所为灾区群众、救援部队、志愿服务人员提供安置场地、食宿保障;有的委员在自身企业受灾严重的情况下,仍然积极捐款捐物;有的委员在个人捐款的基础上,组织单位党员群众共同捐赠救灾。据统计,各界委员累计捐款和捐助物资共计681万元,其中捐款和协调捐款164万元,捐助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517万元,各界委员争当表率、争做贡献,展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担当作为。
8月8日,房山区政协委员为灾区支援部队提供食宿保障
开展调研协商,助力灾后重建。区政协坚持灾后重建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力量就汇聚到哪里,政协委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将服务灾后重建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作为年度协商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积极为房山区灾后重建贡献智慧和力量。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区政协组织委员和专家学者成立助推灾后重建协商工作组,赶赴受灾较严重的山区乡镇,围绕灾区水毁道路、沟渠、桥涵、房屋修复设计、农村垃圾收集、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开展调研,详细了解受灾地区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为灾后重建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下沉履职平台,走好群众路线。把“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医药卫生界委员优势,积极助力灾区防疫,向灾区群众宣传普及灾后消杀防疫和个人卫生知识,守护群众健康。把委员履职平台搭在百姓家门口,各专委会带领各界委员多次走访受灾群众,在捐款捐物的同时,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和诉求,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有效拓宽了委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延伸了政协工作触角,使委员更好地扎根到群众中去,充分吸收来自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有效推动了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
搭建沟通桥梁,凝聚共识力量。大力宣传政协委员参与抢险救灾工作的先进事迹,各界委员接受中央媒体采访及报道33次,对组织十渡镇平峪村抢险救灾发挥作用突出的孙振芳委员的专题采访被中国行业报协会授予全国行业媒体三等奖,房山政协公众号围绕防汛救灾动态更新委员风采20期,有力展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风采。一体推进关于全区灾后恢复重建的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政协委员主动走到群众中间,宣传宣讲市、区关于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和惠民举措,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用心用情架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助力全区坚定信心、增进共识,汇聚起统筹抓好灾后重建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房山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