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工作 > 各区政协

学习平台,也是协商平台———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沙龙走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时间:2019-05-2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生劳动人事争议,可以到哪些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有3种途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5月27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政协第23期委员沙龙上,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王春泽作为分享嘉宾说得最多的就是“调解”。

  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据王春泽介绍,“对于劳动人事争议,以调为主、调裁结合的办案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缩短办案时间,方便当事人解决纠纷,减少诉累。”

  为什么委员沙龙走进了海淀仲裁院?

  答案在沙龙一开始播放的8分钟宣传片里。“京津冀腾飞,海淀是引擎。核心区稳定,法治要先行。加强文化科技融合,构建新型城市形态,谱写新时代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新篇章,企业、职工是主体……”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为此,海淀区政协聚焦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参观了仲裁院,观摩了近1个小时的真实仲裁庭审过程,并围绕在劳动纠纷中如何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进行交流。

  “一手托两家,搭建和谐桥”,这是区政协副秘书长、委员工作室主任刘玲对仲裁院工作的评价,也是委员们的共识。

  有一组数字却是委员们没想到的。据王春泽介绍,海淀区仲裁院每年结案率达98%以上,调解率50%以上,终局裁决率40%,近八成案件止步仲裁阶段,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数亿元。

  如此高效的案件审结工作,正说明仲裁院工作的重要性。

  在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卫华眼中,区仲裁院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多项专项工作在全市乃至全国领先,创新了调解工作的“东方经验”。据他介绍,海淀目前已搭建起仲裁院为主导,区总工会、各街镇、行业协会、园区调解组织为依托,企事业单位、社区调解组织为基础的三层网格化调解工作格局,形成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经验多,需要应对的新情况也多。委员沙龙走进仲裁院,也因为看到了一个新趋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的逐步推进,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总量增幅较大。

  新情况对委员履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重视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是一以贯之的重要任务。2018年5月,十届海淀区政协开设了委员沙龙,探索为委员搭建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履职“大舞台”,让委员“看世界、知国情、懂北京、想海淀”。

  沙龙活动中,委员们表达了对它的认可———

  区政协委员吴小红说,每次沙龙都令她在学习中增进了解并找到新的关注点,从中也看到区政协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断聚心聚力聚智。

  区政协委员周北川表示,委员沙龙既搭建了学习了解情况的平台,又搭建了协商的平台,还形成了同心建言资政、同向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作用,这种协商机制和形式十分有意义,展示了新时代政协工作的新变化新样子。

  的确,从沙龙参加人员的情况看就是如此——

  三级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委员曾钫、北京市政协委员金锡顺以及多名区政协委员;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区工商联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区仲裁院的仲裁员和书记员;专业律师。

  在交流互动中,大家也商量了未来的相关协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