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全长7.8公里,始建于13世纪,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本报记者 贾宁 摄
7月27日,北京与新德里同频共振。当地时间11时15分,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维沙尔·夏尔玛敲下木槌,“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正式入列《世界遗产名录》。这天起,世界遗产的“中国队”再添一名“新队员”。
北京中轴线,肇始于元,成型于明,完善于清,发展于近现代,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在这条“线”上,各个时代呈现出的生活百态,构成北京文化最有代表性、最核心的部分。
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回北京,各民主党派成员无不为之振奋。多年来,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北京市委会始终以不同形式主动参与中轴线申遗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助力“古都之脊”绽放时代新彩。一纪岁月,尘埃落定。面对来之不易的“世界身份”,北京各民主党派成员再次汇聚合力同心开启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新阶段。
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背后的“党派助力”
“中轴线”概念的首次提出,就来源于民主党派成员。在民盟盟员、中国古建筑学科开拓者和奠基人梁思成撰写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首度公开使用了“中轴线”一词。
纵贯老城南北,全长7.8公里,北京中轴线见证了中华文明构建中国人生活秩序和都城形态的持续过程。梁思成曾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他还把中轴线上高低错落、跌宕起伏的建筑群,形象比喻为“凝动的乐章”。
作为以文化、教育、科技为主界别的参政党,民盟与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和利用有着深厚渊源。记者在民盟北京市委会了解到,费孝通在担任民盟中央主席期间,多次就弘扬中轴文化开展专题实地考察、提出意见建议。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会主委程红专程对盟员助力中轴线申遗和文化传播工作提出指导要求,民盟北京市委会每年组织开展中轴线课题研究,2018年起还连续举办了四届“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利用研讨会”。
2009年,北京首次提出中轴线申遗。8年前,北京市两会将“推动中轴线申遗”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0月,“北京中轴线”确定为我国2024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从启动立项到成功申遗,包括民盟在内的各民主党派持续通过市政协大会发言、提案撰写、考察调研等方式为中轴线申遗献智出力。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将“助推中轴线申遗”进一步明确为北京市政协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也是在本次会议上,时任民革北京市委会秘书长的蒋耘晨提出“恢复中轴线的历史环境,整治与中轴线古建筑群不协调的地段环境”等建议。
为助力北京中轴线“活”起来,陆续有民主党派成员较早关注文化遗产保护。1999年,民进会员、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灿炽向北京市政协提交了一件《重建永定门完善北京城中轴线文案建筑案》,在他及关心永定门重建工作民主党派成员共同持续呼吁下,永定门城楼复建工程于2005年竣工。
聚焦这条体现秩序之美的文化之轴,北京市政协多年来积累大量丰富素材和深入思考,在广泛调研协商基础上形成《关于保护北京中轴线的意见建议》,承载着北京市政协在中轴线保护上的阶段性思考总结。
“民盟北京市委会还在2021年将中轴线申遗作为市委会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组汇集各方专业人士,体现了民盟的文化界别优势和跨界融合优势。”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张振军说,其中《关于修复古城河湖水系 弘扬中轴水韵文化的提案》正是基于民盟北京市委会2022年度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转化而来。
随着中轴线申遗的时间轴越拉越近,北京各民主党派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涨。去年5月,北京市政协和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联合召开议政会,围绕“加强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 守护好千年古都历史文脉”协商议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农工党北京市委会主委王金南提出,把“三条文化带”建设与中轴线遗产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统筹推进“三带一线”具体工作,致力使其成为北京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和谐融合的典范。
凝聚共识,锚定目标,各民主党派主动建言、积极履职,为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汇聚起合力。“申遗成功,让北京中轴线迈入新纪元。”民盟中央文化委副主任宋慰祖表示,北京中轴线已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后续,我也将和其他民主党派成员一道,讲好北京中轴线上历史文脉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助力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同心迈向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日前,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专题展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民建北京市委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李庚利用周末时间在这里讲述中轴线与光绪大婚的故事。此前,民建北京市东城区委会还与台盟北京市东城区委会联合组成中轴线保护课题调研组,通过走访调研、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为申遗工作贡献智慧力量。在他看来,多年来,北京各民主党派陆续围绕文物修缮、街区整理、旅游发展、服务民生等多方面议政建言,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助力成效。“大量年轻人也有高度热情深度参与其中,就是最好的证明。”
记者注意到,申遗成功以来,这条连通历史与未来的“文化之脊”,汇集起越来越多民主党派成员。他们一致认为,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只是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起点。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还将面临一系列保护课题。”北京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裁许莉认为,接下来还要在促进文化传承与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履职尽责。她提出,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展示、推出互动小游戏和数字IP形象、开展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以及通过国际交流功能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致公党党员、北京璀璨聚星文化集团创意设计部总监赫赫近期应邀制作了整套15枚“印记·北京中轴线”官方印章。此套设计也应用到了后期北京中轴线相关全民活动中,包括中轴线部分遗产点景区、北京地铁8号线站点等。“中轴线有独特而系统的‘中’文化,这一文化也是北京中轴线的本源。这批印章的创意实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有助于让更多人感受中轴线的文化魅力。相信后续将涌现出更多具有创意的文旅新品。”
围绕进一步搭建好文化叙事体系,让中轴线与社会大众互动起来,致公党党员、中央新影集团文化历史事业部主任胡永芳,致公党党员、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科中心副主任梁宝萍等则呼吁,通过加强高科技在中轴线及周边的应用,提升游客漫步中轴线的体验观感。
民盟盟员、中国文物学会特聘专家朱祖希虽已过耄耋之年,目前仍利用闲暇时间为大众科普北京中轴线及其文化渊源。在他看来,韵味悠长的古都北京,焕发活力的现代北京,尽在这条中轴线上。在保护好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同时,还应继续思考如何为群众提供更好服务体验。“在丰富北京中轴线旅游产品供给的基础上,把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记者还注意到,2023年起民盟北京市委会已连续开展了“大美中轴·共向未来”民盟中轴线专家团进校园、进社区、进书店等系列宣讲活动,自主开发“大美中轴·共向未来”主题学习“畅步”小程序,涵盖中轴线知识点130个。“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共同投身北京中轴线后续的保护、传承、利用和文化传播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民盟北京市委会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