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媒体关注
时间:2024-01-22 来源:新京报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涉及身体、心理、合法权益等多个方面,需要社会形成合力,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两会期间,多个界别的政协委员把关注点聚焦在未成年人群体。
关注1
激励社区医院建立儿科
推动就诊人群向基层分流
2023年入秋以来,儿童流感及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北京市三甲医院患儿接诊数量在短时间内出现激增态势。
事实上,北京市多年来一直在推动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卫健委公布了2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儿科的网点。民建界别政协委员、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建议,应充分激励基层社区医院的儿科建设,创造一切条件充分保障儿童的就诊需求,同时持续推动三甲医院的儿科就诊人群向基层分流。
如何激励社区医院建立儿科?安庭认为,在人才培育方面,应定期为基层社区医院儿科医生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在财力物力支持方面,财政预算可以向基层社区医院的儿科建设适当倾斜,同时进一步为基层社区医院儿科分配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等资源。此外,还可通过建立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合作机制,定期派遣三甲医院的儿科专家到基层社区医院指导,也让基层社区医院的儿科医生有机会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
关注2
加强教学场所灯具管理
提升照明卫生安全水平
科技界别政协委员,联通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杜永红则关注到青少年视力健康的问题。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以下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在北京,2023年海淀区初中生的近视率达82.6%。视力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我们注意到,在影响视力的诸多因素中,不良的用光环境和光生物危害是重要的一部分。”杜永红说,当前,教学环境中使用的荧光灯、LED灯等,如果存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就很容易产生紫外线、蓝光和频闪等潜在危害。
杜永红建议,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加强教学场所灯具管理。“上海、广东等地2020年起分别制定实施了地方标准,全面覆盖幼儿园、中小学等教学场所,对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更有指导作用。”
她还建议,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场所照明卫生安全水平。“卫健委、教委等相关部门可联合设立教学场所卫生安全管理中心,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抓手,发挥北京在物联网专网、人工智能和传感芯片方面的政策、研发和产业优势,创新打造‘智能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平台’,实现‘教室照明检测+云网传输+安全管理智能平台+改善服务’聚合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关注3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真正落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明确规定。”妇联界别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佟新说,这是她今年准备提交的提案。她注意到,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没有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同时,也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的情况。
“要明确,未成年人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我们都知道,老年人的福利政策包括公园、公交免费等。相比之下,涉及儿童的福利政策就弱一些,我觉得应该比照老年人,倡导实施适度普惠型的儿童福利政策。”佟新说。
她表示,一方面,国家一直倡导儿童优先,应该在具体的福利政策上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也需要明确未成年人福利。这或许有助于缓解我国出生率下降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养育成本。
佟新认为,在加强监管、保证政策执行的同时,还应该多多宣传。让更多的家长、儿童知晓相关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让更多的家长愿意陪伴孩子参观学习。”
关注4
建立医校共建心理服务体系
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3年10月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近些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不少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
医药卫生界别政协委员、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李献云表示,今年,她带来了一份《关于医校共建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案》。据她介绍,2023年,北京市妇联联合北京儿童医院调查发现,有一定比例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结合相关文献、临床经验,李献云分析,导致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高发的主要因素有:中小学心理咨询热线或线上咨询平台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能力有限;一些学校未建立心理危机干预转介机制或者机制不完善,跟医疗机构之间的转介协调机制不畅。
此外,对于有明确精神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家长、学校和医疗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工作机制;家校沟通机制不健全,家校沟通多为学校单向输出,缺乏双向和个体化沟通。
考虑到医疗机构在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心理调适、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往届政协委员尚未提及的内容,李献云建议,由北京市卫健委与市教委牵头建立医校共建心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属大型精神专科医院、各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和三级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的人才优势,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也要鼓励中小学与附近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绿色转诊机制。医疗机构每年也可以定期安排医务人员面向学生、老师和家长入校或线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提升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心理卫生知识水平、自我帮助以及助人技能。”李献云说。(行海洋 周怀宗 张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