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回眸五年
时间:2022-12-21 来源:北京观察
2021年10月18日,首次召开北京市市区政协提案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秦焕钧 摄)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
准确把握新时代提案工作要求
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坚持常态化学习机制,结合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新要求进行学习研讨,不断强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提案工作的思想共识。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有计划、有侧重、分批次、有重点地组织读书研讨。
组织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市区政协组织、党政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学习传达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对于政协工作、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召开全市政协提案工作交流会、提案工作座谈会、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和市区政协提案工作经验交流会。
联合全国、市、区三级政协提案委员会,提案者、办理部门有关同志,结合开展“政协提案工作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编辑出版《新时代北京市政协提案工作理论与实践》一书。开展“推进提案办理全过程协商”“提高提案工作质量”重点调研。
聚焦提质增效
推动提案工作创新发展
制度机制建设取得新成果。修订《提案工作条例》《优秀提案评选实施细则》,制定《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提案审查工作细则》《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闭会期间提案工作办法》,完善了提案工作制度体系。着力推进党政领导领衔办理提案制度、提办双方互评、答复意见公开、党政部门提供选题参考和提案办理督查机制落细落地。推动市委、市人大、政府和两院,将提案办理协商与本部门工作一并考虑、一体部署、一同推进。应对新冠疫情挑战,创建并固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提案交办“直通车”机制,第一时间启动立案、交办程序,直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规范核酸检测流程的提案”当日提交、当日审查立案、当日交办,主管市领导当日批示。
提案结构优化取得新突破。制定分层分类交办提案措施,持续完善集体提案和平时提案征集、办理、反馈和评优机制,组织、动员党派、团体、专委会提出和服务界别提交集体提案,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界委员提交平时提案。五年累计征集集体提案625件,较上届增长122%,平时提案同比增长87.5%。提案质量继续保持逐年提高的态势。
党派提案办理又有新发展。形成了市委主要领导阅批,市委统筹党派提案交、办、督,高规格、高标准办理,建立党派提案办理情况报告等一系列富有首都特色的机制。联合市委办公厅,由市委常委、秘书长主持党派提案交办工作,首次举办党派提案办理工作推进会,将党派提案办理纳入市委办公厅督查考核内容。五年来市级领导领衔办理90件党派提案,六位市领导走进党派楼,现场协商办理提案。
重点提案遴选督办取得新成效。改进重点提案遴选机制,密切与党政部门联系,大力推进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与市政协重点协商议题整合,促进将市委市政府领导领衔办理与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衔接对应。五年来,市政协领导共督办50个议题、244件重点提案。市政府领导领衔办理、局级领导牵头办理提案达到承办提案的15%左右。
提案服务保障能力又有新提升。编印《政协提案工作文选》,印发《北京市政协提案工作一览》。每年邀请政府部门到会通报党政工作重点。持续完善党政部门提供提案选题参考工作,五年来征集811条提案选题参考,开辟区政协提案线索栏目,坚持面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
不断完善优秀提案评价体系,持续推进提、办双方互评和量化评价,连续五年评选表彰年度百件优秀提案,组织开展“第三次最具影响力优秀提案”评选。
持续提升提案工作信息化水平。打造融提案履职、服务、互动、管理、宣传为一体的信息平台,首次实现提案工作提、审、立、交、办、督、评全流程网上运行,建立提案工作全程留痕机制,推进提、办、服三方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强化办理协商
推进提案工作双向发力
深入落实“把协商贯穿于提案工作全过程”理念、要求,在提案的征集、审查立案、交办、办理、检查督促、评议公开和宣传表彰各环节,积极开展协商实践。
构建全过程协商架构,不断丰富提案办理协商形式。首次在全会前举办提案选题知情通报会。首次利用全会最高履职形式,邀请提案者与党政部门,创新开展立案协商和交办协商。积极推进同类提案集中协商办理,探索提案协商与界别协商结合。针对宏观性、前瞻性较强或涉及部门职能交叉的435件提案,送市级领导参阅,更好发挥提案资政建言作用。支持引导承办单位创新“开门办件”“请来协商”“互联网+”等办理协商新形式,拓展沟通协商渠道。
明确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将协商作为提案办理必要环节。通过培训宣讲和制度规范,不断强化提案办理协商属性。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督导。市政协领导带头参与提案办理,组织相关民主党派、专委会、政协委员同基层单位、承办部门、政府分管领导开展多层双向互动协商。
创办品牌直播节目,探索协商凝聚共识有效实践。与市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局联合创建举办22期“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栏目。23个政府部门“一把手”和46位提案者以对话协商形式,宣传党政决策部署,促进问题解决。与通州区政协合作,首次推出“市区政协同协商·提案办理零距离”同类提案视频协商对话节目。
坚持履职为民,积极通过提案办理协商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着力将察民情、汇民意、解民忧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聚焦重点民生诉求,组织承办部门、政协委员与市民共商解决方案。强化跟踪督办,对承办提案多、办理难度大、群众关注度高的承办单位进行现场督导。
深化协同联动
提升提案工作社会影响力
加强交流活动,积极推进学习互鉴。加强与全国政协和兄弟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的联系交流。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厅等承办部门专题座谈,共同研究推进新时代提案工作。召开市区政协工作联系会、走访多区政协,开展提案培训,加强工作指导。先后多次在全国政协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介绍北京政协提案工作。
促成工作合力,更好发挥履职重要平台作用。积极组织动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界委员深入调研,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各专门委员会将提案分析、提案督办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把提案关注问题与专委会重点工作相结合。五年来,各民主党派市委、各人民团体、政协各专委会和30个界别运用提案履职。
推进提案公开,不断丰富市民参与有效途径。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积极稳妥推进提案工作公开,5117件提案原件面向社会公开,接受市民点评。2020年,市民点评提案首次突破24.3万人次。组织市民评选年度优秀提案和最具影响力优秀提案。支持大中学生模拟提案实践,组织师生代表观摩提案工作。召开最具影响力优秀提案新闻发布会,主动宣传市政协提案工作生动实践。
坚持党建引领
发挥委员会提案工作基础作用
持续强化分党组政治领导责任,突出分党组政治引领、履职临时党支部功能性作用发挥、提案委员会工作自身特点,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实现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协调联动。
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明确主任会议成员工作分工,编制委员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建立委员学习、活动组织动员、检查通报机制。召开“提高提案质量、完善工作机制”等协商恳谈会,明确履职方向,清晰履职路径,提升履职能力。
紧扣“新时代政协组织如何立足新方位、担当新使命”等主题进行专题学习,不断强化党员委员责任意识和带头作用。开展专题调研,促进委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密切无党派人士界别委员联系,探索发挥无党派人士界别作用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发挥委员提案工作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全会期间提案实质性审查、会后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评价,确保提案工作平稳顺畅。在提案提出、办理协商等提案履职中突出委员“骨干”示范作用,带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