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回眸五年
时间:2022-12-30 来源:北京观察
2021年12月3日,市政协少数民族界别委员工作室举办“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
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
进一步巩固
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五年来,召开25次学习座谈会,417人次参加,263人次发言,120人次提交书面体会,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大政方针及决策部署变为广大政协委员和民族宗教界别群众的自觉行动。
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落实到履职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把凝聚共识融入调查研究、协商履职、视察考察等年度协商议政活动中,在建言成果、思想收获上一体设计、一体落实。将需要凝聚哪些共识及相应的措施办法列入调研方案,并将形成的共识写入调研报告,切实把凝聚共识贯穿调研协商全过程。按照关于“扎实做好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员专题学习考察工作”的要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乡村振兴及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宗教事务依法管理”等主题,先后4次组织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赴民族宗教工作大省区开展实地学习考察、座谈交流,推动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重要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学习活动。举办5次民族宗教界委员暑期读书班,请市政协领导作专题辅导。创办“民族宗教工作讲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举办4场专题报告。举办“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展”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族电影专题展”。编辑6万余字的《民族宗教工作基本知识读本》。建立《另一半中国史》《乡土中国》《中国文化概论》等富有民宗委特色的读书群,不断将读书学习引向深入。五年来,共有630余人次参与交流,发表读书体会4800余条、30万余字。
注重在团结联谊中凝聚共识。制定年度走访慰问计划,市政协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在每年全会期间专门举办迎春座谈会,春节前夕亲自走访慰问委员;民宗委领导坚持重在平时、贵在经常的理念,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少数民族和宗教节日开展团结联谊、走访慰问,五年来,先后走访慰问80余人次,不断增进感情,凝聚共识。建立少数民族界别委员工作室,搭建起与各族群众联系交流的渠道,举办4次工作室活动,通过听取少数民族群众代表的意见、市有关委办局进行政策宣讲、回应诉求以及请少数民族群众代表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向界别群众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有效推动一批基层少数民族群众关心关注问题的解决;积极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纾困工作,到有关宗教场所看望慰问宗教界代表人士和教职人员,就宗教界委员提出的问题与建议,以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予以反映,帮助解决,增进了与民族宗教界人士的感情与团结。
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进一步发挥
聚焦主线,建言资政。五年来,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宗教中国化这两个主线,先后就“少数民族低收入村(户)帮扶、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助推民族乡村振兴、加强宗教事务依法管理、深入推进北京宗教中国化”等5个重点议题开展调研协商,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遵循。
深入调研,提质增效。五年来,共组织调研及专题研讨120余次,参与人员1500余人次,形成综合调研报告5份、分报告17份,向市委市政府报送74条意见建议,报送社情民意信息120余篇,为推动首都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创新形式,持续用力。围绕民族宗教领域重要问题开展5次重点协商,形成一批质量较高的建言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完善、落实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将每年重点协商议题成果转化为次年民宗委集体提案,并报经市政协主席会研究确定为市领导领衔重点督办的提案,通过对4个协商成果转化持续跟踪问效,有效推动了意见建议落实;开展界别协商,围绕委员提案、民宗界委员关心的问题,积极开展座谈、调研、视察,与市有关部门进行面对面协商,推动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和问题解决。
委员责任担当
进一步彰显
在强化政治责任、凝心聚力上显担当。针对民族宗教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比较强的实际,委员们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调研视察、座谈交流、联系界别群众等履职工作中,自觉强化责任担当,主动宣讲政策法规,积极答疑解惑,凝聚共识,保证了履职的正确政治方向。
在开展协商议政、日常履职中显担当。成立由委员牵头的分调研组,通过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自主调研、网络调研等方式,摸清情况,精准献策,为提高调研质量和协商议政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每季度委员学习座谈会、委员工作室活动中,都由委员负责主持会议和活动,推动委员积极参与、有效参与到民宗委各项履职活动的具体行动中,不断增强委员意识,促进委员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
在加强疫情防控、汇聚力量上显担当。自觉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建言献策,提出防控意见建议50余条;全部党员委员主动到社区报到,提供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委员个人以及单位伸出温暖之手捐款捐物1050余万元;还有的委员发挥专业特长,义务为市民提供法律服务1000余次;宗教界委员顾全大局,先后8次严格落实“双暂停一延长”措施,3年来确保全市所有宗教场所实现“零感染”。
在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创新上显担当。充分发挥宗教界自身优势,组成以宗教界委员为主体、有关专家参与的编委会,对北京宗教中国化的历史进行搜集、挖掘、整理,编撰出版了《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一书。
2019年5月9日,市政协民宗委赴海淀民族小学调研。
对做好政协民族宗教工作的
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提升
做好政协民族宗教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市政协党组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分党组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委员履职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民宗委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党的领导在民宗委工作中的全覆盖。
做好政协民族宗教工作,必须把凝聚共识作为重点贯穿工作全过程。民族宗教工作团结统战功能突出,广泛凝聚共识是分党组和专委会的重大政治责任。因此,在所有工作安排中都要尽可能地有凝聚共识的考虑,在所有履职活动中都要尽可能地赋予凝聚共识的功能,同时要在探索凝聚共识形式、注重发挥民族宗教界委员在少数民族群众、信教群众中的特殊影响力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取得实效。
做好政协民族宗教工作,必须聚焦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的主线。我们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乡村发展、加强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助推北京宗教中国化等方面,开展调研和协商,形成一批建言成果,并以提案的形式持续跟踪问效,既发挥了协助配合党和政府做好民宗工作、服务首都发展稳定大局的特有价值,又体现了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做好政协民族宗教工作,必须深入调研。推动民族宗教工作提质增效,必须重视发挥调研对于难点问题解决的基础性作用。在选题上,统筹考虑民宗领域具有全局性、重要性的问题、社会和委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又是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做好的事情,选好切口,精准发力,使我们的工作与市委市政府民宗工作同频共振。在方法上,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实际情况。在成果上,注重用事实说话,广泛吸纳委员、基层干部和专家的意见,不断提高建言资政质量。
做好政协民族宗教工作,必须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按照广泛、多层、制度化要求,搭建协商议政平台,开好协商恳谈会;搭建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平台,加强跟踪问效和民主监督;搭建界别协商平台,推进委员关注问题的解决;搭建反映社情民意平台,积极反映群众意愿诉求。五年来,广大委员胸怀“国之大者”,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责任担当,积极履职尽责,为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推进首都民族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