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全会 > 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媒体关注

市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教授杨跃进做客本报两会直播间——委员妙语举反例 小区“守门”不能松

时间:2021-01-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市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教授杨跃进做客本报两会直播间——委员妙语举反例 小区“守门”不能松

  作为广大网友的老熟人,市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教授杨跃进今年再度来到北京青年报·北京头条新闻直播间做客。去年“两会”,杨跃进委员在镜头前,直接双膝跪地,现场给网友科普胸外按压技能,凭借生动细致的讲解收获了大量粉丝。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口,作为一名来自医药卫生界别的委员,杨跃进委员提出,在落实“四方责任”基础上,还应筑牢疫情防控的“三道防线”。带着实实在在的建议,1月22日晚,杨跃进委员又如约上线,与广大网友见面了。

  “新冠病毒十分狡猾,有的在人体内潜伏期很长,虽还未发病,但作为无症状感染者,会传播给家人、同事和周边密切接触者。面对这样隐蔽的病毒,疫情防控常态化在落实‘四方责任’的基础上,还要筑牢并守住‘三道防线’。”在直播中,杨跃进侃侃而谈,“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社区医院、农村医务室、诊所、药店等机构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前沿防线,得严防死守,并做好‘通风报信’。”

  杨跃进建议:“比如,在一些小药店、小诊所,只要前来购药的患者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别光想到是普通感冒,同时,还要考虑有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需登记患者信息。光做到这点还不够,前端接诊防控还得再做点事儿,还需证明前来买感冒药的患者不是新冠病人或轻症感染者,那就需要进行科学的检测,确保第一道防线不失守;同时,要求患者居家隔离,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对这些病人都做核酸检测是不是太浪费了?”对于北青报记者的疑问,杨跃进说:“相对于出现病例后再全员检测核酸的代价,我估计对这一小部分高风险人群的核酸检测,不但没有浪费,而且更精准,也更经济。”

  其次是守住入境防线,包括入境的人和物,以防病毒漏网。“北京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入境进京政策,实行‘14+7+7’的措施,这是正确的。同时,对于海外进口货物,消毒一定要无死角全覆盖。”杨跃进还提醒,现在国家已经在给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等9类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但就算接种了疫苗,仍然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新冠病毒存在物传人的可能,必须彻底消杀,同时,对相关从业人员定期做好核酸检测。我们必须严格防控措施,提高警惕性,保住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而杨跃进口中的第三道防线就基层防线,是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的关键防线。杨跃进说,“从社会管理角度来说,不管任何人,最后都要回到位于各社区、小区自己的家里,因此,全面的街道、社区和小区的防控组成了一道人民战争的总防线,而这道防线往往最容易让病毒钻空子,因此,需要全面加强基层党的领导。”

  杨跃进还提到了不久前引发热议的大连“卢书记”事件,“王主任”进小区拒不配合志愿者登记,觉得累了一天还很委屈,立即给社区“卢书记”打电话要求放行,这位卢书记居然未提醒王主任本人应有的职责,也就无奈地放行了。

  “当时卢书记就应该这么说。”杨跃进用右手比划了个打电话的姿势,义正辞严地给了个“示范回答”,“您作为街道副主任,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自觉服从防疫要求,登记后才能进小区!”杨跃进还强调:“在基层防线,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真正体现出基层党组织在街道和社区、小区中的领导地位,这样才能真正堵住基层防线上的每一个漏洞。”(蒋若静)

  延伸

  充实基层疾控“神经末梢”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统计中心副主任韦再华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抗击疫情。经过一年的观察,她发现本市基础疾控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人才流失严重、专职人才不足、基层疾控“神经末梢”的功能尚不健全等。经过一番研究,她把自己的想法、建议整理成了提案,带到了这次“两会”上。

  关于专业人才问题,韦再华建议加强“技术”(疾控体系)、“行政”(卫健委行政管理体系)两条线专职人员队伍建设,确保基层疾控“神经末梢”响应的精准、快捷、形成网络化。同时,提升行政人员公卫素养。她建议,疾控体系由上而下强化行业技术规范的推广培训,提升一体化公共卫生能力水平。

  韦再华说,织密疫情防控网络需要发挥疾控、卫生、街道、社区等多部门共同的力量。在这种协同发力的基础上,可以将接收疫情信息的“触角”向前延伸,以充实基层疾控的“神经末梢”。“比如,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分流、兼职聘任等多种形式,充实疾控兼职队伍,确保‘神经末梢’应急响应的高通量和敏感性,推进疾控队伍的战线前移。”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构建应急医疗设施规划建设体系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实也关注到了这次疫情,他所在的单位参与了小汤山医院建设和地坛、佑安医院病房改造。基于实践经验,这次“两会”,郑实提出,建议构建首都应急医疗建筑设施的专项规划建设体系。

  他表示,应急医疗建筑设施在建设规模、建设模式与标准上均存在大量难以确定的动态因素。比如,在建设模式和标准上,新建临时医院,速度快,规模灵活,但存在质量不易保证、缺少技术标准、使用寿命不确定等问题。对此,郑实委员建议,构建首都应急医疗建筑设施的专项规划建设体系。

  比如,重症负压病房可以既有医院为主,包括提前建设和临时改造,以少量集装医疗模块单元为辅;轻症,以新建临时医院为主,如小汤山临时医院模式;临时隔离,如酒店、装配集成房屋、方舱庇护医院。“这些都需要提前划出清单,确定改造标准,制定应急预案,预留接口条件等。”郑实还建议建立临时应急医疗建筑设施的新型技术标准。此外,他还提到,本市还要对紧急状态下修建、改造的各类医疗建筑设施,从建设立项、投资来源、建设、验收、运维各个阶段建立快速高效的特殊程序,突破常规建筑建设程序的制约。(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