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头条新闻

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美丽乡村要守好“五个关键”

时间:2019-01-17   来源:北京日报

  1月16日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了主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联组讨论会,21名市政协委员踊跃建言献策。针对委员的期许、建议,副市长卢彦现场回应:“要守好‘五个关键’,对农民服务到位,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就是我们乡村振兴这篇文章要做的。”这场讨论会还进行了网络直播。

  会场内,来自农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民盟、农工党等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共聚一堂。委员们围绕农村人才、卫生健康、特色小镇、乡村规划、闲置农宅、生态保护等话题纷纷提出各自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北京市委常委周扬胜的建议,有数字、有事例、有对比、有方案,阐释了对农村清洁能源取暖问题的关注,“建议保证持续的财政投入,让农民用得舒心;清洁取暖设备故障要及时维修,让农民用得放心。”对此,卢彦解释说,目前本市已有配套的补贴政策,山区农户一个采暖季的开销为3000元左右,平原地区开销在2000元左右,同时也有相应的维修保障机制,确保取暖设备出现问题2小时内有回应,4小时内修理好。

  市政协委员、延庆区发改委主任程大庆高高举起自己的名牌,“抢”得一个发言机会,带来了延庆山区百姓的心声。他呼吁有关部门扩大生态涵养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在制定新政策时不要出现“狗熊掰棒子”的情况。卢彦回应说,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会把推进相关工作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考虑,就像程大庆委员呼吁的,不让保护生态的人吃亏。“过去的退耕还林补偿标准确实有些低了,我们调研的时候,也有百姓提出了这个问题。去年下半年市园林绿化等部门就启动了退耕还林政策和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的衔接。”卢彦承诺,“绝不会出现您刚才担心的‘狗熊掰棒子’的问题,这事儿咱政府不能干。”更重要的是,去年底本市专门出台了生态涵养区保护与发展的政策,对生态涵养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非常大。“守住生态底色,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委员们的发言,让卢彦很受感触,他说,北京的乡村振兴在做好乡村规划的基础上要守好“五个关键”。第一关键是领导重视。第二关键是好支部,“就像老百姓说的,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第三关键是农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这“三块地”改革。第四关键是人才带动。卢彦注意到,现场发言的委员中,有5位委员都提到农村人才问题。他以延庆区围绕冬奥会、世园会组织的10万农民培训工程为例,对内培训农民,让农民获得更高收入,有延庆农民培训后在滑雪场做教练,冬季月收入超过1万元;对外引进人才,“密农人家”的孔博回乡做电商,带动农民销售当地农产品,共同致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也会考虑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让这样的人才呆得住、留得下来。”第五关键是农村民生,“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社会各方共同推动,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卢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