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全会 > 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媒体关注

委员针对养老机构建设和养老政策调整支招:围绕外迁医院布局建养老机构

时间:2018-01-28   来源:北京晨报

  政府应加大投资建设养老院还是社区养老驿站?养老院建得太远,没人住怎么办?驿站虽然在身边,又能否真正担起照料失能老人的重任?在2018年政协会上,如何养老依然是委员们热议的话题。由于会前参与大量实地调研,委员们的建议和提案颇有一定深度,对北京市养老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余诗思委员:养老驿站员工应接受专业护理训练

  在谈到养老话题时,北京市政协委员、东华医院行政总监余诗思表示,本市老年人口正在急剧上升,政府需要积极面对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她注意到,有关立法及政府补助孤寡老人的政策近几年来也相继出台。然而,随着本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逐年上升,政府也要考虑满足小康社会里不同老人群体的实际需要,照顾居家老人的工作也要专业化、人性化和个性化,为此可向专业化劳动提供者购买服务。

  余诗思表示,现在小区养老驿站提供的主要是家政服务,对于长期病患、失智、失能老人,还未能提供到位的帮助。一部分家庭雇用保姆照顾家中老人,但一些保姆实际上缺乏照顾老人的健康卫生常识,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了能寻觅到合适的服务人员,雇主经常要不停更换保姆。

  为此,余诗思建议,小区养老驿站员工接受专业护理训练,提升照顾病患老人的技能,并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进行考试及评估。对于家政服务员,也要开展老人护理知识和技能的相关培训,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另外,她也谈到,需要培训的护老工作人员,因面对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所以培训课程也要分层次,并要有规范和政府的认可,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安心使用他们的服务。她认为,培训课程可以由民营机构提供,师资及课程内容要经过政府批核,所发证书亦要受政府承认。

  任学良委员:

  养老机构监管主体多元监管范围不清

  民建市委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养老服务市场的监管问题凸显,从法律规定的角度分析,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主体较多,但从当前监管体制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各主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范围与权限不明确,职能配置交叉重复,责任不清等问题,监管过程中存在权力本位、揽权诿责的现象。为此,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任学良提交《关于加强北京市养老服务市场监管和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的建议》。

  任学良调研发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市级监管部门与街道对养老机构的监管责任划分不清。由于养老驿站本身是由运营商与街道办事处签订协议而运营的,且场地也由街道提供,所以街道对驿站有着天然的监管权力;另一方面,运营商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民政部门对其同样有监管的权力。这种重复监管的格局给养老驿站设置了多重门槛,多头管理,无形中增加了养老机构的成本,不利于其发展。

  任学良建议加快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监管的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监管主体之间的监管范围,针对养老运营商制定监管细则,明确街道与民政部门的监管职责,确定统一的具体的监管标准。民政部门作为养老机构的主管单位,针对运营商的服务类型、质量、服务规范做出统一的规定;而街道与运营商签订运营合同,对其资格、准入、退出等方面进行考核。

  九三学社:

  医养结合是养老机构建设重中之重

  九三学社在《北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中提出,低龄老人和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的养老不是太大问题,也没有很大比例的人愿意住进养老院,但是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将会是机构养老的最主要人群。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应该成为我国养老机构建设和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大力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驿站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大型养老公寓等机构的建设,这与居家和社区养老并不矛盾,是老年人养老的一个特殊阶段。

  调研报告指出,虽然我国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正确原则,但是切勿忽视了机构养老的重要性,在养老机构的建设上应该争分夺秒不要犹豫。建议京津冀政府联手,无论医院外迁选址到郊区还是环京地区,新建医院周边几公里地区应该进行统一规划,不要作为一般房地产开发等项目使用,而是尽量配建老年服务产业基地。

  赵亚洲委员:

  将制定完善社区适老化改造标准

  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赵亚洲向大会提交《加快社区和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案,指出当前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社区和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有助于提高老人的自立、自理能力,大大减轻照护者的负担。

  北京市自2016年开始对经济困难、失独、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家庭进行福利性适老化改造,并计划在“十三五”期间覆盖全部托底保障家庭。通过对老人家庭环境、设备、设施的改造以及配备生活辅助器具,防范了老人家中摔、滑、绊、掉等风险,提升了老人居家生活质量的幸福感安全感。

  但目前北京市在适老化改造的推广实施阶段还面临着一定困难,尤其是进展缓慢,不能满足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赵亚洲委员建议,应该进一步优化政府补贴,对更多的老人按年龄、健康状况、自理能力等级别阶梯进行补贴,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或医院评级,适当向高风险社区及家庭倾斜。借鉴鼓励新能源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通过差别化引导撬动社会资金,把政府推进适老化改造的政策目标和社会资本的盈利目标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实现多方共赢。

  同时,由主管部门牵头,配合本市正在开展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工作,尽快研究制定完善统一的适老化改造标准和技术规范。充实完善社区养老驿站关于适老化标准的功能内涵,设置更多的无障碍通道及设施,从而更全面更精准地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李丽凤委员:

  养老照料中心与养老驿站有机结合

  北京市政协委员李丽凤通过调研发现,养老服务驿站的实际运营效果令人担忧。她向大会提交《关于推广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驿站有机结合运营模式的提案》,建议养老照料中心与养老服务驿站形成有机联动。

  提案指出,北京已经陆续建成并运营158个街乡养老照料中心、259家社区养老驿站。她在访谈市、区两级民政局和对街道乡镇政府进行调研时发现,用于设立养老服务驿站的免费房屋资源掌握在各个街道乡镇政府手中,区县级民政局不能决定养老服务驿站的运营方。在选择养老服务驿站运营单位时,很多街道乡镇政府拿出若干处房产委托给不同的养老服务经营方运营,一般与运营单位签订2至3年委托协议,到期后再对辖区内养老服务驿站运营单位重新洗牌、优胜劣汰。这些基层政府的理由是考虑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刚刚起步,没有成熟的可持续运营的盈利模式,而社会力量投身社区养老事业的热情很高,委托给不同的养老服务运营单位既可以分散风险又可以平衡来自各方面的需要。这种做法导致辖区内养老服务企业各自为战,互不关联,由于每个养老服务商服务人口、辐射范围有限,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不利于实现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的目标。

  提案指出,如果政府将驿站用房资源有倾向性地委托给辖区内的养老照料中心运营商,以“以大带小”的方式进行连锁经营,可以集中资源扶持辖区内重点养老服务企业,有利于改善养老服务企业盈利状况,激发其通过连锁经营、统一品牌、提升服务质量的方式获得市场认可并谋求长远发展的意愿。这一模式已在甘家口地区取得成功,甘家口养老照料中心内嵌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带动6个驿站开展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获得较好的运营效果。

  李丽凤建议,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驿站的运营应该顺利有机结合起来,以养老照料中心为核心,养老驿站为触角,互为补充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