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
现代化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复合动力机制所推动的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变迁,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生态等各方面的变化,这些方面之间只有高度协调,才能保持总系统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效地运行。由于外在环境条件的日趋复杂,以及面临前所未遇的问题越来越多,现代化将是一个更加复杂化的过程,因此,现代化进程中重大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科学知识和各种专家的更多投入和参与。
制定发展规划的实质,在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如何有序地、有效地解决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因此,要制定出与北京市现实情况相一致(而不是更多地出自主观动机和行政需要)的发展规划,就必须充分考虑如何充分地运用科学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所制定的发展规划以及所提出的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发展口号不会落空,甚至出现自我否定、无法收场的尴尬局面。
二、分析
在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研究成果中,发展指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发展的状况具有测量作用;第二,对发展的结果具有评估作用;第三,对发展的趋势具有导向作用。普遍性越强的发展指标,其作用也就越加重大,例如国际上通用的一些发展指标,既对一个城市、国家的发展具有测量、导向作用,又具有对发展状况进行国际性评估、比较的作用。
在当今时代,发展的科学化特征和全球化特征,对于任何一个城市、国家的发展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就表现在:对发展状况或水平的评估将会越来越客观,尤其重视科学研究成果及其指标的运用,并且还将强调从多种参照系来进行评价。因此,对北京市的发展而言,既存在着自我评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外在评价的问题,不仅存在着与其他城市的发展状况或水平进行比较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国际性比较的问题。这种态势要求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有科学的精神、客观的态度、求实的作风。
三、建议
2005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结束年份。北京市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时,以及在制定一切发展规划、尤其是重大发展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运用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相关指标。可以从下一些主要方面入手:
1、进行一定的前期性科学研究,从科学视野出发,充分地了解北京市的基本现状和发展潜力,这是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发展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工作。
2、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应该邀请相关学科的具有真才实学的一流专家学者的全面参与。
3、发展规划的制定应该加以指标化。而在指标的选择上,一定要采用具有普遍性的指标,即能够与其他省市之间进行比较、尤其是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发展指标。
4、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其他省市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提出的目标(包括口号),以便及时地作出比照,如确定“率先……”之类的目标时,全国范围内只可能有一个地方或省市“率先”。
5、在提出重大发展口号之前,应该以科学的视野、尤其是从科学的发展指标角度,进行全方面和多维度的审视。
6、对于用科学发展指标测量、评估之后所认识到的,北京市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难题,如空气质量问题,应该成为制定崭新发展规划时重点攻关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