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全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简报摘编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来源:市政协网站

  1月15日下午,委员们在分组讨论“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中,就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展开了热烈讨论。

  科学的发展观是建设之魂

  王灿炽委员说,科学的发展观是统领北京市未来建设的灵魂。王岐山市长的报告有四个特点引人注意:一、重视“群众利益无小事”,提得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立足之本,总结得好。二、走“科学的发展之路”意义重大,这是对过去发展战略的一个调整,必将惠及子孙万代。三、“创新、和谐、宜居”目标全面,充分贯穿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突出北京特点,这是市政府在吸收、采纳政协委员和广大市民意见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决策,符合北京的实际,但建议在前面加“依法”二字。

  建设宜居城市的措施要具体化

  李焕喜委员说,报告中提到了要努力建设宜居城市,这方面北京要充分考虑到资源节约的问题,要顾及到资源如何供应、环境如何保护等具体问题。

  刘雨生委员说,宜居城市定义很广,老百姓的住房是大问题,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盖的房子功能很差,缺乏无障碍等设施,不便于老人和残疾人行动。建设宜居城市,政府应重视对旧房的改造,改善旧房的功能。

  贾庆国、卢咸池、鲁安怀等委员说,政府还需要对宜居城市的内涵和外延做一个明确的界定。目前,城市的综合规划、综合治理水平还不够,如小区物业管理、交通拥堵、停车难、垃圾处理等问题,百姓十分关注。这些对建设宜居城市至关重要,关键要抓好落实。

  以人为本救困助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赵春鸾委员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救困助残,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过去的五年,市政府在发展残疾人救助事业上投入很大,在建设无障碍环境、领导干部和党员联系困难户、提高广大市民的帮困助残意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救助方面,不仅实施了低保政策,还实施了分类救助政策,并且特殊困难特殊办理、特殊救助。对残疾人的住房难、上学难等问题,每年都有解决的指标,分批分阶段地解决。到目前为止,已经救助3000名左右的残疾人完成了高中以及大学的学习。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忘掉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要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

  周晔委员说,我国现有6000万残疾人,北京也有几十万,而在残疾人中90%以上是贫困家庭。因此,政府和社会在残疾人教育和就业上还要给予特殊的关注,以安抚他们的家庭,使其体现自身的价值。

  何平山委员说,现在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比较大,两极分化比较突出,一定程度影响了社会稳定,政府要高度重视,要建立鼓励富人支持慈善事业的制度和机制。

  文化产业重视程度得到提高

  林少迈委员说,“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在谈及“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和“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个方面内容时都提到了文化产业,这体现了北京市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文化与产业的结合,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发展的过程。

  郑胜利委员说,在整体规划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同时,我们要重视知识产权战略问题,建议抓住现在的有利时机,启动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政府要加大对公共体育事业的管理

  蔡怡委员说,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首都服务水平,短短几句话,任务十分繁重。目前,许多地方出现了群众自发性建立的体育设施,为老百姓的体育锻炼提供了条件。但管理工作却比较混乱,有时还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希望政府能加强对这些体育活动场所的管理,既不要让它自生自灭,也不要不管它,真正使它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

  来源: 市政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