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全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会议新闻

委员提案有回音:新小区将配“菜篮子”

来源:北京晨报

  “居家过日子谁都要吃两口菜,可是现在很多市民买菜太难了。”匡国良委员向记者说他去年《关于在我市建立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议》的提案是自己亲身体验的真实感触,提案本身虽然简短,但是折射出了群众买菜难的真实故事。他的提案提出后,市商务局表示,每个小区都将规划建设一定标准的菜市场以解决居民买菜难的问题。

  委员调查 居民吃菜遭遇“三大难”

  ●菜摊变成“游击队”

  2004年,

 
和平里东街有一个大农贸市场。“摩肩接踵的人群,熙熙攘攘的。尽管这个农贸市场也存在缺斤短两、偷盗、卫生问题,但好在周围居民还有一处买菜的去处。”匡国良回忆说,当时居民觉得这里至少种类丰富、菜价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城区里其他的大型菜市场,如朝内、东四、西四等都相继消失了,和平里东街的这个农贸市场成了有辐射影响的菜市场。

  匡国良委员调查后发现,在2004年上半年,来农贸市场买菜的居民最远的住在建国门以南和樱花小区以北的地区。“我曾经在市场里偶然碰到住在建国门附近的老同事,他向我诉苦说,他是挤了一个小时的公交车过来买菜的,因为别的地方更远,而且菜价贵。”

  2004年下半年,由于市政道路建设,农贸市场不得不拆除了。农贸市场消失后,这一地区并没有新建大的蔬菜供应点。“买菜难成了街头巷尾老百姓议论的热点话题,许多群众都向我反映没地方买菜。”后来,匡国良发现当地并不是没有其他的供应点了,一部分原来菜市场的摊贩转变成了拖着板车卖菜的“游击队”,由于城管部门严格禁止占道卖菜,这些“游击队员”在楼群的角落里形成了小规模的黑菜市。但这些商贩的聚集地点居民很难寻找,在城管打击下常处于“游击”状态,而且质量和价格并不稳定。

  ●商场买菜排长龙

  除了“游击队”,附近的商场、超市也可以买到蔬菜,但是老百姓却怨言颇多,匡国良实地体验了一次,发现了里面的问题。

  “附近有一家超市,农贸市场消失后,这里骤然成了很多居民买菜的地方。”匡国良自己下班后到超市里转了一圈,顺手从货架上拿起黄瓜,标签的价格比菜市场整整高出一倍,但包装很干净,而且货架上还标明是绿色食品。一位居民告诉他,蔬菜或许质量不错,但普通人家消费没那么高,不可能天天都吃绿色食品,而且超市里买菜有时也不方便,还要排队。“我那时才发现,买菜的居民已经排好长长的队伍,我顺手拿起两棵青菜等着交款,没想到差不多等了将近半小时。”

  ●超市菜价涨一倍

  匡国良说,超市的菜百姓还是觉得价格高,有人曾经算过账,如果在农贸市场买菜要花1元钱的话,在街道胡同里的蔬菜摊大概要花1.5元,而到超市买菜就至少要花2元钱。很多农贸市场拆除、消失后,新的菜市场并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对工薪阶层,特别是收入不高的人群来说,买菜的时间成本和金钱花费陡然上涨了一倍。

  美好前景 新小区将建标准菜市场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匡国良委员在去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在我市建立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议》的提案,他提出应该在全市范围统一规划建立标准化菜市场,每个城区、街道、社区都应该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菜市场。同时,这些菜市场应有统一的质量、价格、卫生标准。该提案很快得到市有关部门的重视。

  市商务局就此向匡国良委员表示,城八区已经制定了零售菜市场的发展规划,市规划委在规划审批中严格核准各类居住区的配套商业面积,新建改建居住区(人口4万至6万人)约1万人左右要建设一个规模为建筑面积1500至2000平方米的菜市场,每个居住小区(1万至2万人)建设一个规模为1500至2000平方米的社区菜市场。这些规划有望在近两年实施。

  匡国良说,买菜事情虽小,却关系到每个市民的生活,群众利益无小事,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更具体的措施,在全市可以先确定几个试点,建立标准化菜市场样板。“2008年奥运会召开在即,我们的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相信买菜难将不再是居民议论的话题。”

  来源: 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