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十届一次全会专题新闻 > 会议简报
来源:
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1月15日,各界委员继续就市政府工作报告等五个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委员们对教 育事业、医疗保险制度、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很有份量的建议,市政府有关委办 局负责人到会听取委员意见。慎重对待高校的大文理分科
韩汝琦委员(民革北京市委主委、九届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2组)说,对高校的文理分科,应谨慎对待。一是符不符合国情;二是对学生的管理也有 问题;三是毕业分配时专业不清晰也会有问题;四是这种分科能否为社会所接受;五是在教 学上与原来传统教学的衔接也成问题。对这种大文理分科之风应认真研究,慎重对待。呼吁建立科学的高校评估体系
李怀方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16组)说,高校评估不能草率、 简单化,教学质量必须提到大学生生存的高度来认识,在高教走向大众的今天,建立一套公 正科学的质量监督和评估体系势在必行。这需要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至少应包括学生被社 会认可度的问题,还应有学科综合水平、师资队伍、硬件环境等指标。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有违初衷
卓立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校长,18组)、马红民委员(北京市怀柔区第一 中学教师,18组)说,报告中又提到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目前素质教育 实施的现状却是偏离了实施的方向和初衷。小升初的现状是电脑派位,根本得不到全面实施 , 为了上名牌初中,五花八门的考试压在每一位小学生身上,比当初只凭一种文化课考试升初 中 ,压力和负担有过之而无不及。中考和高考的现状也是以分数作为评估学校业绩的标准。素 质教育尤如失控的船,在追逐名牌的浪涛中随波逐流。希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拿出具体的解 决办法,根本改变以是否进名牌学校作为衡量标准的教育观念。教育改革要稳中求新
黄念辉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教师,18组)说,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求改求新 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要稳中求进,稳中求新。例如,高考变成北京市单独命题来说,数 学考题的整体风格突然就变了,老师学生没有任何准备,都蒙了,造成了极为不好的负面影 响。 发展文化产业的三种意识
吴江委员(中国京剧院院长,11组)说,发展首都文化产业,需要树立三种意识:1.加 强文化战略意识,就是要加强文化危机意识,弘扬民族的主流文化。2.必须树立整合、一体 化意识。整合产业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产业规模。3.培育领军人物意识。文化人才方面 ,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包括经营人才、管理人才、专业人才。以公益文化提高全民素质
边士法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政治委员,11组)说,当前公益文化应得到大力提 倡。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美国、日本差的太远。需要很好的发展文 化产业,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大众的、通俗的公益文化,容 易普及,北京作为文艺人才集中的地方,有条件把公益文化搞好。另外,北京市民的文化需 求是比较大的,市场潜力巨大,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几点意见
黄鹏良委员(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北京市电力工业局工会主席,7组)说,( 一)北京市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参保人只能选择四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做法,限制了参保人 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医院和医生就医的权力,建议应尽快放开定点医院的限制,方便病人 就医。(二)对异地安家的退休人员及在外埠的施工人员,建议应允许就地选择两家定点医 院,有利于参保人员就医。(三)对血液透析的特种病人,应按照方便病人治疗的原则,允 许病人就近选择具备血液透析条件的一级医院透析。(四)目前本市执行的药品目录范围较 小,这对参保前长期服用某种药品目录外药物疗效较好的慢性病人来说,将只能自己承担所 需费用,建议应根据本地区的 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药品目录,将部分疗效较好、价格适中、服用人群较广的药品纳入药品 目录。(五)各区县医疗保险费用收缴很及时,但医疗费用报销支付时间拖得太长。建议应 改变这一状况。除明确规定企业缴费时间,也应明确医保机构报销支付的时限。(六)建议 加强企业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建设,在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中设立自己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减 少对外部计算机公司的依赖。(七)目前失业人员尚未纳入北京市医疗保险范围,建议市政 府应研究出台有关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减少不稳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