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简报第27期
来源:
以奥运促发展以发展促奥运
1月13日下午和14日上午,委员们在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及各个报告时,围绕 "抓住奥运机 遇,加快首都发展"主题,就"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进行了热烈发言,畅谈感想,出 谋划策。
抓住"奥运"机遇加速首都发展
陶宝金委员(顺义区政协主席,21组)说,日本东京通过举办奥运会,将经济发展提前了十几 年,因此世界各国从不愿举办奥运转变为竞相争办奥运。现在离2008年还有五年,北京要有紧迫 感,要紧抓"奥运机遇",将工作做实、做透,实现加速经济发展,提升国际大都市形象的 目标。
艾克拜尔·米吉提委员(《民族文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20组)说,北京有"集中力量办大 事"的独特优势,我们要注意发挥好这个优势。同时关注"奥运软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建 筑、服务业等行业300万的流动群体,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要争取做到定期、定地 点 教育,不要搞收费式教育,让这些动态群体树立奥运意识、首都文明意识。另外,要通过调 整公交线路、淘汰过时的交通工具,如板车、摩的等切实改善北京交通状况。
江星委员(香港金夏实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22组)说,可持续发展是北京面临的重大问题 。奥运可以拉动北京的经济,且拉动力大、速度快,百姓受益多,还可更好吸引外资。但是 奥运会后怎么办,市政府虽然作了大量研究,但还是会引起地方财政压力大、负担重的问题 ,市政府应更加重视奥运会后如何消化、如何回收资金工作,处理不好将会留下严重的后遗 症。北京应吸取香港的经验教训。港英在回归前采取政策是以发展房地产业支撑经济,当时 是没有民主,但有自由,是以民养民,注意发展老百姓的积极性。北京要打破以官养民思想 观念,给市民更大的投资活动空间,要给投资者国民待遇,一视同仁,真真正正地保护各类 企业,扶植我们民族企业。
几 点 建 议
杜宏谋委员(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15组)、郭万库委员(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副主任,15组) 、李庆余委员(北京市大发畜产公司党委书记,15组)说,举办奥运会无疑将推进北京市的现 代化建设进程,但也要考虑奥运结束后,怎样保持可持续发展。奥运场馆的后期维护、使用 要在奥运规划中体现,要使其成为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推动力量。
以"人文奥运"为契机建设"首都文化"
杜宏谋委员、郭万库委员、李庆余委员说,奥运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运河文化建设,运河 和 长城是一个交叉点,运河是北京人文文化的品牌,是文明开放之源。奥运规划中要将发掘、 开发运河文化列入其中。要建设与首都形象相匹配的"首都文化"。奥运会期间、如能组织 大型的运河文化游,必将推动运河文化走向世界,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傅家宝委员(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11组)说,应以"人文奥 运"为契机,繁荣首都美术事业,北京是美术发展很繁荣的地方,其会员达2500余人,远比 外地多。而且全国各地的画家都到北京来淘金,人数多达2万人,但正规展览美术作品的地 方不多,只有中国美术馆,而去那里办展览花费却很高。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力实 施文化精品战略,建设一批文化设施。现在北京提出"人文奥运"的口号,我希望能抓住这 个机遇,建一个属于美术家协会的美术馆。另外希望画家等文艺工作者,积极主动地为人民 服务,为社会服务,创作一些宣扬主流文化的作品,不要只顾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要走偏 道。
李惠英委员(房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20组)说,建设"人文奥运"环境需要方方面面的关注 和投入。《报告》提到的奥运投入,实际上还有区县匹配资金的投入,实际数字要大得多。 建议今后奥运建设、开发中注意发挥、利用好各周围区县的资源。
加快奥运场馆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于新粒委员(北京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总干事、北京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 秘书长、燕京神学院常务副院长、缸瓦市教堂牧师,20组)说,奥运会场馆建设要抓紧时间进 行,建好配套设施要有一段缓冲空闲时间。因为房屋建好装修一段时间后再入住对运动员、 临时宗教场所神职人员身体有好处;其次,房间可以干燥一下,"大运会"期间我们入住的 临时宗教场所配套公寓由于刚建好,很潮湿,这次奥运会要吸取这个教训。
鲁安怀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委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矿物材料研究中心主任,3组 )说,奥 运建设中监督机制要完善,我们应以"三峡"和"西部开发"为鉴,为了办好奥运,一定要 先完善监督机制,要防范在先。
把奥运会使用的宗教场所建成展示我国宗教文化的窗口
金毓嶂委员(崇文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20组)说,奥运会使用 的教堂、场所建设建议要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许多危旧房改造后,教堂、庙宇等设施都显得 孤零零的,与周边环境建设不太协调,影响城市建筑的美观。
于新粒委员说,建议奥运会建立奥运村地区的固定教堂,这样既方便宗教信徒,又便于政府 对宗教场所的管理,信徒就近活动,还可以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建设教堂可以教会自己建, 也可以通过房产置换方式由国家投资建。同时在奥运村建宗教场所,也可以成为国家承办奥 运会的历史纪念。
石洪喜委员(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20组)说,《报告》中提出"新奥运"建设,建议 要做长远打算,把社会主义特色的宗教建设办成本届奥运会的一个标志。通过在奥运村建设 宗教场馆,体现出中华民族各宗教教派的和谐共存,也体现出中国宗教文化的内涵,既要注 意场所的长期使用,又可开辟为旅游点,同时还可以给政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带动周 边房地产开发建设。另外,从宗教文化角度考虑,我们可以把奥运村宗教场所作为中国北京 对外展示的窗口,给宗教人士参与"人文奥运"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开创新思路。
应尽快建设奥林匹克学院
张凯委员(北京市崇文实验中学校长,18组)说,这届政府任务的核心就是以"新北京、新奥 运"为主题,加速北京现代化进程。现在全市上下都围绕奥运出设想、出规划。我建议:奥 运组织工作一定要由高素质、懂管理、善管理的人去做,不能像搞大运会、亚运会那样,临 时从各处抽调人应付一下。要有培养办奥运专业人才的长远举措--成立奥林匹克学院。悉 尼举办奥运前,所有人员都在这样的学院中受训,奥运宪章也有这样的规定。从现在到2008 年,正可以培养出一批奥运专业人才。希望市政府尽快关注这件事。
作者:
责任编辑:zhaoyiran
来源:
图:市政协宣传处 文: